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解憂雜貨店》香港舞台劇版後感(劇透)—你的人生該由誰決定?




從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到去年的電影,以至最近中英劇團的舞台劇,都能貫徹故事的中心思想,將幾個人生議題向觀眾呈現。

雜貨店的老闆曾因太太離逝陷入人生低潮,卻因突如其來的煩惱諮詢任務,而獲得心靈寄託。

每當人們遇上疑難寫信尋求諮詢,他都會以自己那種「活出自己」及「過得幸福」的人生觀回應,因為他知道寫下煩惱的人,內心其實早已傾向做哪種選擇的決定,或許那些人需要聆聽者,或許需要多份勇氣去支持自己做出那個決定。其實,我們應該學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聆聽著那把來自內心的聲音,相信自己有做出選擇及實踐的能力。

然而,這輩子的人一般著重事情結果的好懷,希望做出「最正確」的決定,務求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將自身面對的疑難交給其他人解決。
「鮮魚店的音樂人」的經歷之中,反映了普遍人會被社會既定的觀念制約,認為他應該繼承父親的鮮魚店。後來他獲得父親的體諒及支持,忠於自己的夢想卻久久未能正式出道,也會認為自己沒用。他因為演出後從火場救出兩個孤兒,雖在死前也無法當上專業音樂人,但卻讓那首還未作詞的《重生》有機會在後世得以流傳。事情發展隨時間推移,加上不同人對事情的詮釋,可以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世事哪有「最正確」這回事?

三十三年後,那三位誤闖《解憂雜貨店》的少年則反映社會現實,到底他們憑甚麼代老闆回覆別人,左右別人的決定呢?渺小如陌生人,也有機會因為無心一句影響其他人,不一定和地位相關。又,你的人生該由誰決定?相信每個人也會二話不說就回答「自己」吧。
最後那少年寄白紙的回信,雜貨店老闆覺得當事人既沒有地圖,又沒有方向,反而可自由地畫任何地圖,一切任由自己掌握。
說實話,誰會有一幅明確的人生地圖和路徑指引呢?就單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著,去更了解自己,做個喜歡自己的自己吧。

由於小妹很少看舞台劇的經驗,只能分享些感受。
整齣舞台劇的場景就如導演所說,依照故事亂中有序那般排列,進場坐下望向暗暗的舞台,靠近台前的大半部都由數張桌椅傢俱組成,旁邊圍繞各種掛著牛奶箱的街燈,後方的斜坡加上長形的顯示牌,感覺猶如火車站。背景的半圓就像太陽一樣。
演員也如故事般交錯出現,在沒換場景的情況下,每幕也由燈光作分隔,相隔三十三年的人都在同一幕出現,可謂貫穿整個故事。
那首《重生》就如整齣舞台劇的背景音樂一樣,在將近絕望(例如身處香港)之際,也要抱著「證明曾呼吸過這一剎」的信念,盡情無悔地過自己的人生。

P.S.感謝「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部」以及友人的「轉送」,小妹才有機會欣賞此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