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銳變

這張相片攝於2004.7.14,用當時的NEC 616手機拍攝。


六年,距離拍攝這張相片的時間有六年多,大概因為很久沒看過從水平線升起的太陽,所以還把這相片貼上來。

懷念,的確懷念中學時代與一大班男生聊天到天亮的時光。
從前的世界總是天真無邪,是學校像溫室的關係,亦是我們那個年代都還「純真」的關係。
如今看著那個年紀的年青人,那些「早熟」反叛的行為,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

純真傳說 - 古巨基



畫公仔 雙眼外只得兩臂
有人說很歡喜 連我也歡喜
換新衫 不理會怎麼叫美
我們已很歡喜

*童年愉快因太易叫好
期求的多麼簡單自能做到
數指甲也當嗜好
得一個蠟燭加蛋糕 已想起舞
人大了沒有快樂隨手到*

我願我年年都似十四歲那天
別過年 別過年 最多天真不免膚淺
日日都拒絕看見明天
只是我們純真夢中化煙
不快樂 只因充實知識 在成長裡漸變

畫公仔 雙眼外只得兩臂
有人說很歡喜 誰說了不起
換新衫 不過為基本美
太難帶出驚喜

REPEAT*

我願我年年都似十四歲那天
別過年 別過年 最多天真不免膚淺
日日都拒絕看見明天
只是我們大了要挑戰
憑那蓋掩如何赴戰

只得打爆機 主角那管幾多歲
唯有那個性沒有變
贏是娛樂大概少不免

不似我似十四歲那天
別過年 別過年 最多天真不免膚淺
日日都拒絕看見明天
只是我們純真夢中化煙
不快樂 只因充實知識 在成長裡銳變
只盼望一生不用太深 願純真永未變

~~。。。

為甚麼我會有打這日記的衝動呢?大概因為看了新一期讀者文摘內的專欄吧。
因為這句「任何一個地方讓你覺得快樂,那就是你的家。--達賴喇嘛」讓我想起昨晚的快樂。
很久都沒因為一大班人聚在一起又自在而感到真正的快樂。
透過網絡把我們一同連結,因相同事物將一班原本不認識,甚至不可能認識的人吸引到那裡,單這事都值得感恩。

文章中提到幾個問題,留待我們去思考:
過去一年,我內心真正平靜且快樂嗎?
過去的日子裡,我幫助了多少人讓他們重拾歡、自由與快樂?
在過去的人生裡,我在宇宙之間投注了多少快樂與感恩的能量,並無私地與人分享?

「比神更快樂」中提到:
你對這世界所投射出去的能量、思想和感覺,總會正確無誤地回到你身上……因此,你所擁有的生命都是你創造的。
然而「吸引力」的目的不在於提升自己,而是在提升他人;不是在於擴大自己,而是在擴大他人;不是在於豐富自己,而是在豐富人。
因為如此做,自己才能提升、擴大、豐富,並且獲得最圓滿的體驗。

一切的行動,都是一種自我定義。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出路


自踏進社會大學,慢慢便忽略自己所喜歡的事物,符合工作的要求就算,其他的事情還沒處理好,就要過新的一天。

最近不用忙忙碌碌,發現原來要拾回最初對事物的熱情,就只有忘記從前一切,重新出發,學習新事物才能拾起那份對生命的熱情。

新一年有許多事情要做,首先要把時間調整過來。
全然的享受生活嘛,還距離一段路程。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Def Leppard - Long Long Way to Go

今天想起一個人,同時想起他送給我的一首歌,現在送給大家吧:



You held my hand and then you slipped away
And I may never see your face again
So tell me how do to fill the emptiness inside
Without love, what is life?

And anyone who knew us both can see
We always were the better part of me
I never wanted to be this free
All this pain, does it go away?

Then every time I turn around
And you're nowhere to be found
I know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you
Oh, I got a long, long way I know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all I ever knew
To you, to you

From memory, there is no hiding place
Turn on the TV and I see you there
In every crowd there's always someone with your face
Everywhere, trying not to care

Then every time I turn around
And you're nowhere to be found
I know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you
Oh, I got a long, long way I know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all I ever knew

To you, I wish you everythin'
And all the best that life can bring
I only hope you think of me sometimes, oh
And even though I feel the pain
I know that I will love again
The time will come, oh, and I'll move on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you
Oh,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got a long way I know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before I say goodbye
To all I ever knew, to all I ever knew
I got a long,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long way to go
Before I can say, before I say, goodbye to you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Oh, I got a long, long way I know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all I ever knew
Girl, I wish you the best I know, oh and all of the rest, to you
I got a long, long way to go
Before I can say goodbye to you

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此時近黃昏

剛才把兩年來曾經做過訪問精選都放上來了,過多一星期,2010年就圓滿結束。
小妹發覺自己的惰性不淺,即使沒有工作仍做懶蟲一條orz

黃昏了,夜晚才是我的天下,哈哈!
2011年,大計再不進行,我就無法面對廿歲時對自己的承諾。
哈哈,至於大計是甚麼,大概十劃連一點都沒有orz

相信感覺 喜歡簡單


 
記得一位本地攝影師說過:「當你專心去做喜歡做的事情,發展的機會自然會出現。」將這句說話套用於張天雅(Tina Cheung)身上最適合不過。廿多歲的Tina最近舉辦了首個攝影個展,展覽介紹中簡介的Tina很簡單,就是一個沉溺地喜歡拍照的人。

  • Tina面對面
:  最初為甚麼會有舉辦這個展覽的念頭?

Tina:直至現時,我都會將拍下來的相片放到網上分享,漸漸希望將自己的相片與更多人分享,便動手創作這個展覽。

:  看到這個展覽的環境,甚至相片本身都跟其他畫廊展覽不同,從構思直至展覽,你在哪裡花過心思?
Tina:我希望自己的展覽能在輕鬆的環境進行,一般畫廊都帶給別人嚴肅的感覺,所以選了這間書店作為展覽場地,更有參觀展覽的人覺得整個環境很像我的家呢!最初這些(展覽)位置都放滿書籍,這些牆壁都是自己重新上油漆,甚至這些窗簾都是自己縫的。至於相片方面,我把它們由2RA0的尺寸都印刷出來,又利用不同的物料作印刷,例如膠片,相紙等,看看哪個效果較能表達我的想法。

:  展覽中的作品好像沒有主題似的,你根據甚麼準則作挑選呢?
Tina:最初喜歡拍些身邊的事物,然後把它們帶給男朋友分享。所以我拍的事物都不盡相同,而且大多都憑感覺去拍攝。我喜歡菲林,每星期總有一兩筒需要沖晒,所以這兩年都拍了許多相片,而展覽的作品都是自己比較喜歡的相片,不需要拿出來都會記起它,就放到這個展覽內。

:  這些作品的風格很相似,除了同出於你之下,還有甚麼可以分享的?
Tina:最初得到這部菲林相機後,我開始不斷地拍攝,嘗試以不同的菲林去拍攝,黑白、負片、正片,甚至是過期菲林都拍過,發現自己最喜歡這種感覺的過期正片,於是便集中使用這種菲林拍攝了。(你喜歡這種追尋的過程嗎?)對!

:  作為一個年輕人,能夠舉辦一個自己的攝影展,你有甚麼看法?
Tina:我都是個普通人,憑著信念,堅持去做,去嘗試,就會有機會給你。心態很重要,希望做好這件事,一步一步去走,加上身邊的人支持你,這分信心就會推動你向前去做。縱然聽到許多不同的意見,都要堅持這分信念,相信能夠做到。

:  你喜歡菲林,那麼對數碼化有甚麼看法?
Tina:數碼化令攝影普及,攝影變得很簡單,甚麼人都好像做到,而且可以透過後期加工去改變相片,變得不真實。

:我看到你的相片及詩句,好像在表達不同的意思,是嗎?
Tina:自己都沒有留意,或許因為我以這種風格去拍攝身邊的事物,有點像夢想世界,而詩句則反映自己的憂慮,所以有所不同吧。


沉溺地喜歡拍照,善於以寫詩和繪畫記錄生活。曾出版詩/相集《我們要完成難過》及《hidden-track》。積極參與各創作活動。現職藝術行政。
 
  • 後記
同事聽到一個廿多歲的女生舉辦了一個攝影展,隨即猜想這女生會是個熱情外向的人,經過展覽,經過閱讀Tina的詩,閱讀Tina的相片,發覺她是個有點內向的人。筆者則覺得她比較慢熱,與時下的年輕人不太相同,正因這種特性,她的作品都散發著獨特的個人風格。

(原文刊於2010年8月6日 《DiGi 數碼雙周》#209 DiGi Talk)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Yahoo X Nikon 相像旅人


參加了「Yahoo X Nikon 相像旅人」的比賽,大概為了了解自己審美眼光與別人有多大的不同吧。
還未投票的,請給我一票作鼓勵可以嗎?

P.S.看到別人有很多很多分數…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兩次澳門之旅 向我說的話

話說兩年前才第一次踏足澳門,然後亂拍了許多相片,今天又再到澳門,叫散心吧。
兩次所拍的相片都有不同的感覺,因為帶著不同的心情,又因為沒有那感新鮮感,還有第一次帶著單反去,今次只帶了一部傻瓜機。
不說多了,先去今天的相片:

意義

茁壯


明月

樹影

前年所拍的相片:

這張相片是我當年天真的完成作,缺憾表達當時的缺點

彩鳥

伶仃


花邊


無題

承載

茁壯1

如詩如畫

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隨影翟思》


「數碼相機的科技開始緩慢下來,最近反而於相機內置了部分傳統技術的數碼濾鏡,可見攝影的藝術正在慢慢發展。」於觀塘職訓擔任攝影導師的翟錦文(下稱翟Sir)把個人對攝影的意見娓娓道來。「觀塘職訓」這個名詞於本地行內無人不曉,許多商業攝影師及攝影記者都曾修讀觀塘職訓的攝影班,翟Sir近年更根據所教的課程編著相應的攝影教學書,希望對更多攝影的初心者有適當的指導。


聽從心的說話
  • 立志成為攝影師
認識翟Sir至今,筆者都不了解翟Sir成為攝影導師前的攝影歷程。原來他最初並沒想過成為攝影導師,一個機緣際遇便成為眾多人的攝影師父。翟Sir從前修讀設計,攝影是其中一個科目,自此喜歡攝影。當時以擔任攝影師為目標,不過當時攝影這行業並不流行,經過當時女朋友的鼓勵才決定前往日本深造攝影。於當地的聯校招生日中,發現他所喜歡的日本攝影家操上和美及篠山紀信曾經就讀的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亦有招生,於是最後選讀了這所學校。
  • 一個機緣際遇
從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修畢課程後,翟Sir已經感到滿足,加上當時香港的攝影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流行,再沒想過成為商業攝影師。不久得知觀塘職業訓練中心聘請攝影師一職,順利成章成為攝影導師,廿年來一直都在觀塘職訓教授攝影課程。筆者問他有否想過參加攝影比賽、舉辦一些展覽,原來他曾經參賽,不過卻未能獲獎。他笑言,現在已過了追求名利的階段。

  • 攝影大師的背後
雖然筆者認識翟Sir只有數年,但是從他廿多年仍在觀塘職訓教導攝影看來,都算是個淡薄名利之人。曾經參加攝影比賽的翟Sir看破攝影界名利,他佩服那些為攝影付出很多的攝影師,幾乎完全犧牲生活其他事情,全然投入攝影。「那些大師可以花盡自己的一生去投入攝影創作,獲得獎項名譽絕對實而名歸。」翟Sir於十年前還有那分為攝影創作付出的心志,可惜每個比賽其實都有特定的規則限制,往往阻礙真正的攝影創作,既然個人認為攝影令自己開心,便對名利有新的睇法,不再追逐強求。


隨思想 去攝影
  • 《隨影翟思》 時間的累積
曾經聽過攝影師認為當帶目的去攝影時,要發揮創意、能拍出個人情感的機會較低。因此,翟Sir在《隨影翟思--數碼影像表現》所拍的相片都經過年月的累積,並沒有專門為此書作拍攝。最初的構思來自學生的提問,發覺近年學生都會問及一些非技術性問題,例如有學生拿著一張相片問他,怎樣從這張相片發展成為一輯攝影作品,又會問到某些相片由其麼構成。這些問題使翟Sir留意到市面上並沒有這類講解相片構成的攝影教學書,於是決定編著這本《隨影翟思--數碼影像表現》。

  • 相片的構成 情感的表達
坊間有許多攝影書籍都教大家如何掌握拍攝技巧,如何運用某型號相機進行拍攝,卻很少有書籍提及如何利用相片的表現手法。市面上正正缺少這類比較抽象的書籍,所以翟Sir這次相當冒險,為的只是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幫助大家利用相片去表達心中想。不過每事每物都最少有兩個面,不同的觀者看相同的相片都可能接收到不同的訊息,所以我們只能控制相片製作的部分,盡量減少別人誤會的情況。

  • 相片的語言 視覺心理學
翟Sir簡單地形容這本書為「一本可以很深奧,亦可以很顯淺的攝影教學書」《隨影翟思》共分為八章,由攝影者拿著相機那刻,留意想拍攝的環境開始分析。從相片的構成、所營造的氣氛、畫面的構圖、實質的表現方式、創作的形式風格、攝影時的心態、非技術控制的相機及後期製作這八個影響相片表現的元素逐一分析,使大家更了解一張相片的「美」是怎樣構成。

  • 翟錦文簡歷
翟錦文為香港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現任攝影科導師,在1988年畢業於東京綜合寫真專門學校。曾於2006年出版第一本攝影教學書《寫我心情--數碼攝影基本技法示範》,這本書編寫他的專業攝影知識及經驗,內容詳細說明基本攝影知識及技術。2007年出版《回歸香港人》攝影集,以幾年的時間捕捉香人平凡的生活實況。最近推出了《隨影翟思--數碼影像表現》,讓你了解自己的攝影水平。
網址

  • 後記
感性的攝影「阿Sir」

別誤會,翟Sir並沒有於訪問時流露過感性的表情或動作,「感性」這形容詞純粹是筆者從言談間感覺出來的。翟Sir還未入行的時候,忠於自己的感覺,選擇自己喜歡的攝影師曾就讀的學校,單從那幾個攝影師所拍的相片,以及翟Sir的相片都可了解其攝影世界。以他的說話作為總結,一個攝影大師的作品,能反映他背後的經歷,更能反映他的思維價值觀,大家又試過從攝影師的作品中參透攝影師的為人嗎?

(原文刊於2010年6月25日 《DiGi 數碼雙周》#206 DiGi Talk)

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

靜思吾身

灰灰朦朦的一天,我仍舊走向展覽地點的途中,都半個月了,感覺仍不踏實。
思索著自己對時間、意義、藝術、攝影……身邊的一切,要找著對所愛事物的熱情,不行動,又如何發展呢?
最近歡賞各項展覽,都沒有拿出相機的衝動,因為對作品存在尊重,還是對自己的攝影要求提高了?相信兩樣都有吧。
不斷地遊走展覽,為的只是蘊釀對藝術的熱誠,腦海有著千萬種意念,卻還感受不到實踐的時機,這些思緒慢慢沈澱到內心最深處,然後自會爆發。

從前作為一個傳媒工作者,懂得在死線前完成文稿,執好相片,在出版當天翻看「作品」,日復如是。
如今發覺辭去這身份後,沒有死線的感覺並不踏實,好像身邊的時間凝固似的,是時候找些同伴詳談一番。

最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從自由那天開始,我不停遇上熟識的面孔,卻沒有熟識的問候,由於自己形象平凡,還是我只是個小小小人物?

P.S.看來我還是喜歡夜晚多於白天。

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婚紗相

最近與哥一同為朋友拍攝婚紗照,要穿上一條裙掃地的婚紗到處拍攝,實在麻煩,不過既然只有香港人會於結婚前穿著婚紗拍照,就保留這個傳統好了。

看著各好友為一對新人幫忙,能感覺到他們的幸福。
我們由早上8時起床準備,9時多開始拍攝,直至翌日早晨4時的馬拉松式拍攝,眼看大家由精神拍到靈魂出竅,實在令小妹驚訝!
新郎哥即使穿著西裝,仍舊拿起我們的器材共同進退,只有好友才會這樣做吧!

2010年12月10日星期五

瞬間即逝?

 
望見它,自然聯想到「瞬間即逝」的形容,其實我們的生命有限,如何去用有限的時間去做「無限」的事情,是我其中一個人生命題。

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

攝影工作者的聚腳點 The Upper Station

上環,使人聯想起《歲月神偷》的永利街,可以想像到最近許多拍友都會到上環拍攝一番,不知大家有否經過差館上街去看攝影展覽。最近有兩位有心人士為推廣當代藝術攝影,於差館上街組織了名為「The Upper Station」的攝影畫廊,今期展覽更有四位來自中國的攝影作品,讓人眼界大開。

  • 香港 寸金尺土
最近樓價又起,反映樓宇住戶在香港的供求情況,本地資深攝影師余偉健(Vincent Yu)竟與CLICK(藝術團體)創辦成員之一的視覺藝術家葉曉燕(Rachel Ip)共同在上環這個原為影樓的地方成立了「The Upper Station」攝影畫廊,希望能推廣當代藝術攝影。The Upper Station每次展覽都會展出攝影作品,是唯一以攝影為主的私人畫廊,去過欣賞展覽的人都知道,要專程欣賞展覽得要走到上環,而且還要爬很多斜路及樓梯才能到達,為甚麼他們要在這個地方選址呢?

  • 選址命名的因由
訪問當日Vincent已離開香港到外地進行新聞拍攝,所以整個訪問我們都與Rachel傾談。問到選址及命名的因由,除了剛才提到從前是Vincent的影樓之外,Rachel指出這一帶有許多不同的畫廊,整區的藝術風氣很好,在這裡選址並沒有影響到大家欣賞展覽意欲,不時都有人走進畫廊參觀,算是發揮到畫廊的作用。至於The Upper Station的命名原因既簡單,又具深層意義。簡單,因為這個攝影畫廊位於差館上街(Upper Station Street),希望大家想到攝影展覽會想起The Upper Station,能找到此畫廊的位置。還有一個深層意思,希望這畫廊能成為各藝術攝影工作者的聚腳點,使這畫廊成為一個讓各攝影工作者停留的地方。
  • 攝影畫廊擔當的角色
香港的藝術發展步伐仍較很多地區慢,許多藝術攝影工作者亦未能做到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大家都是人,藝術攝影工作者都需要維持自己的生活,又要進行藝術創作,又要維持生活的開支,有時候還要向別人推廣自己的作品,要兼顧多方面好不容易。Rachel希望透過攝影展覽、講座及攝影書的銷售,最終能讓大家關注攝影的發展之餘,藝術攝影工作者能以健全模式去發展。其中一個宗旨是公眾能欣賞到藝術攝影展覽,所以今期展覽的主題「蔓山花飛--中國當代攝影四人展」(謎之聲:都已是今年4月的展覽,明天會有「Michael Wolf : Hong Kong Corner Houses街頭街尾」展覽,有空要去看啊!),展品的藝術感比較重,讓大家重新認識藝術攝影實際上與我們很接近。
  • 嚴謹:畫廊與攝影作品
大部份人都會覺得攝影影像較其他藝術媒介來得容易,而且只要掌握其技術就可以把藝術攝影作品複製。其實展館及畫廊對於攝影作品的要求相當高,無論作品以甚麼方法呈現,作品最少都要保存100年不變,而且放在藝術館要有一定質素,無論大小、色彩、紙質及裝裱都要做到一絲不苟,所以別小看攝影作品啊!The Upper Station亦都相同,先看作品的質素,無論作者是八十後或是已八十歲亦無任歡迎,而私人畫廊對作品的規範沒有政府的那麼多,作品可以比較生活化,或可讓觀看者參與更多,先期待他們的展品吧。

The Upper Station香港唯一以攝影為主的私人畫廊,更是一個推廣當代藝術攝影和交流的地方。我們希透過展覽,向公眾展示藝術攝影工作者的成果,及發掘更多有潛質的藝術攝影工作者。除定期展覽外,我們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攝影講座與工作坊,更會邀請藝術家交流。

地址:        香港上環差館上街22號
開放時間:    上午11:00至晚上7:00
休息日期:    逢星期一
查詢:        3486 2474
The Upper Station's facebook

  • 後記
跟Rachel談得興起,Tim一語道破:「香港根本就沒有很多展覽場地,我們可以怎樣接觸呢?」
所以Rachel與Vincent建立的The Upper Station,就能增加公眾接觸藝術攝影的機會,藉此深化大家對攝影的認識,開闊大家對攝影的眼界。在The Upper Station,筆者的確找到許多不同的攝影書籍及雜誌,是筆者見過售賣攝影書籍最齊全的地方(有些就連G.O.D.、Kubrick都沒有)。放假找好去處,不妨拿著相機到上環一趟。

(原文刊於2010年4月30日 《DiGi 數碼雙周》#202 DiGi Talk)

玻璃紋

為甚麼港鐵車廂內的玻璃會出現這些紋?
細望之下發現這些紋理很特別,就即時拍低它了,不知是否清楚呢?

還是小孩的時候,對自然界的紋理有種恐怕的感覺,例如六角形的蜂巢、蝴蝶的翼上的紋理都會令我心寒。
人大了,卻對紋理有著不同的體會,覺得世界對事物的構造很獨特,很奇妙。
原來,女大真的十八變(XD)!

2010年12月8日星期三

卡片

小妹終於「的起心肝」印卡片了。
總算為自己個人事業發展踏出第二步,小妹會繼續加油的啊!

P.S.有甚麼可以幫手,小妹都樂意奉陪啊(有車馬費會更好XD)!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兩種人 - 何嘉莉



作曲:伍樂城
填詞:林夕

未夠愛你才會與你擁抱
抱過你才沒法離開你
吻過你而未愛你多好
但我早知跟你共舞不等於愛慕
就算開心不要傾心得太早

痛著愛笑著吻
你共我是兩種人
偏偏一抱緊你就比世上情人還吸引
痛著愛笑著吻
吻盡也沒法令愛發生
即使可以跟你互相開心得痛心
仍可以不相襯

為了愛你才要與你別離
放棄以前讓我抱緊你
抱你以前別說對不起
讓記憶比真相完美
分手的氣味亦要好得足夠身心都記起

吻錯你也是另一種結果
仍能為了愛你而沉痛過
總較無情甜得多

~~。。。

突然間想起這首歌,大概由於最近辭工後給自己的一個緩衝期,讓我想起一個人。
想著想著,看來我要買過一隻杯,用了兩年,如今都已不再變色了。
不是褪色,而是揭開黑漆的天空,留下結了果實的樹:

P1100853

前無去路?

前無去路?

只要手上有鎖匙,就能据斷重重阻礙了!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咔》攝影文化誌與背後的女人--Ki Wong



筆者前陣子(早於年頭)於Facebook得知一本叫《咔》攝影文化誌舉辦了《Solargraphy 香港站》的攝影展覽,數月後《咔》攝影文化誌終於面世,便急不及待走到Kubrick去購買,看看這本是怎樣的攝影誌。原來這本攝影誌的出版期為半年,而且攝影誌多達160頁,從封面以至內頁,整體的感覺都不像一本雜誌,倒像一本教科書。於是筆者便找來這雜誌背後的編輯黃淑琪(下稱Ki),親身解答筆者對這本攝影誌的謎團。

與Ki的對話

我:為甚麼你會選擇以這種形式去推出這本攝影誌呢?

Ki:其實以刊物形式推出是自己的情意結。我們太多時候利用電腦等LCD顯示屏等觀看相片影片,雙眼其實經已很倦,相片文字印刷出來閱讀時較舒服,實質在手的感覺亦較好,而且刊物能保存得較長久。刊物最獨特之處莫過於可以隨處閱讀,例如我們都可以在這裡(咖啡店)閱讀,又可於家裡床上閱讀,閱讀時可更舒適。(為甚麼你們會以中英並重的方式去製作?)因為投稿者都來自世界各地,而且我們都希望把香港獨有的攝影文化帶出香港,能把這些攝影作品分享到世界各國。

我:這本攝影誌又厚又大本,內容又比較深,會不會吃力不討好?對象又是哪類人?
Ki:都有些少,事關香港的閱讀風氣不太好,實在很難去經營。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擴闊更多的人對於攝影的了解,希望使別人去思考怎樣去處理每次拍攝後的相片,讓他們停下來思考相片的意義,對相片加以分析。現時我們主要展示相片的本質及其功能,可以好好運用攝影這媒介。購買的對象多是視覺藝術的老師及中學的老師,希望能透過他們把這訊息傳遞到學生的身上。我們正考慮把它改稱,外國會把這種有時間性的「雜誌」於供應期後放棄。即是半年後,外國有些地方便不會再賣這本書,繼而賣下一期,這樣就浪費了更多外傳的機會。


我:看過這本雜誌後,發覺沒有你們自己的作品,為甚麼會這樣安排?

Ki:由於攝影於生活上的關連甚廣,我們希望能分享更多能切合主題相片,所以我們並沒有刊登自己的作品。例如今期的主題是相片可帶給別人的資訊,因為這本書疇備了兩年的關係,我們已收到許多人的投稿,又做了很多資料搜集,最後我們都只挑選了4個人的作品去刊登。其中有些作品涉及道德及私隱,所以即使很有資訊性,仍然沒有刊登。(這本書的大方向是甚麼?)剛才提到,我們主要展示相片的本質及功能。其實相片並不真實,只不過是我們一廂情願地相信相片裡的影像是真實,其實只有我們的角度及切入點,相片與我們息息相關。下期我們會以「攝影作為表達私人情感的工具」作主題,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攝影的多樣性、拍攝手法等。


我:攝影誌內有一整版內容充滿名字及機構名稱,到底你們由疇備到印刷出版過程是怎樣的?

Ki:我們儘量把曾經為這本書協助我們的人都刊登以作鳴謝。我們花了兩年時間作疇備,以一位全職成員及四位兼職員組成,能成功出版這麼大本書,都覺得我們很厲害。其實當我們認真而又專心地去做事,而不是為了金錢的話,身邊便會有許多不同的人願意幫忙,加上自己本身曾經為多本雜誌創刊,程序步驟等都有了先例,比較容易處理。不單是攝影界人士,就連文化界人士都有幫忙,為尊重他們,刊登他們的文字相片都有付薄酬答謝。另外,幸好我們可以找到贊助機構,以致我們不用那麼吃力,實在需要鳴謝。

  • 番外篇
問了這麼多有關這本攝影誌的問題,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作為編輯及統籌的Ki,我們更了解出版這攝影誌的背後,Ki所持的信念及一些看法吧。

  • 每張相片都是你的經歷
Ki的其中一個合作成員阿軒很喜歡用寶麗萊隨街影,許多相片所拍攝的事物都是街道上會存在的,不過我們卻不會去留意。阿軒拍的相片中,Ki有些都猜不到那事物到底是甚麼,就像Ki所說:「攝影就是以我們的角度去切入。」正如一大班朋友在相同的地方進行拍攝,拍出來的相片都不會相同,因為大家會以自己的角度去拍攝。因此,相片其實並不真實,它加入了攝影者的觀點及角度。正如Ki給學生們的一個習作,她透過學生所拍攝的相片,可以看出該學生的想法,他會重視些甚麼,因為攝影是向外去捕捉影像,所以Ki希望能使大家從攝影中經歷多點。

  • 「真實的世界比你知道的更具創意」
Ki喜歡四處亂走,曾經發現一位伯伯於石頭上種菜,而且那伯伯對於他家後山相當熟悉,幾乎每寸土地都曾被他拍下來作記錄。那位伯伯常說,山上因為石頭與石頭磨擦出現火種,這些小常識真的依靠大家去經歷才會學懂。她認為真實的世界比你知道的更具創意,因為大自然的智慧是我們不能測度。她聽別人說過,倪匡曾經在野外的破屋睡覺,怎料有蟲咬他,於是他在睡覺位置的四周灑了硫磺,再睡了一會又被牠們咬醒了,他發現四周都沒有蟲,抬頭發現牠們繞過那些硫磺,爬到天花板再跳到他的身上。這故事使她明白到這個世界的創意實在比我們所知道的多。

  • 關於《咔》攝影文化誌
《咔》攝影文化誌(KLACK Photography & Culture Magazine)是一本為了展示和分析攝影及影像獨特的表達功能及文化,而出現的一本雜誌。他們在社區及不同身份的人中,搜集出獨特的影像,尋求相中趣味,以及展示一切攝影所能影響及達成的事。對其進行多角度的分析、解讀,並對本地攝影有較深入的研究,務求能進一步擴闊攝影的表現性、本質和意義,繼而能推動攝影作為文化創意教育。

  • Ki Wong小檔案
黃淑琪(Ki Wong)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及《咔》攝影文化誌編輯,除了攝影以外,更愛水墨畫及動畫。2000至2002年期間,參與Tokion、Milk及Cream等潮流及文化雜誌的創刊工作。2003年赴芬蘭赫爾辛基美術及設計大學修讀兩年攝影碩士課程,同年成立「廿九几」出版團體。

  • 後記
Ki在最後提到,我們要經歷更多,攝影才會有所進步。筆者最近接觸的被訪者都十分重視香港人對攝影的態度,就如Vic大與Ki所說,大部分香港的攝影者都很重視拍攝的器材及拍攝的技術,反而沒太多人會留意每次拍攝後的影像處理,以及相片的價值在哪。到底是哪些事情影響到大家對攝影的心態呢?相信每個攝影者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吧。

(原文刊於2010年4月16日 《DiGi 數碼雙周》#201 DiGi Talk)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對在囚人仕的忠告


看著這篇忠告,我發覺原來即使囚犯都有一定程度的人權,而且某些忠告還提醒我們在世處事的道理。
如果你需要尋求協助,你會找誰呢?相信不會是警察吧,起碼小事不會找他們。那麼,你心目中又有誰可以幫忙呢?
在沒人在旁的時候,如果沒有手機的幫忙,到底我們可從哪兒找到一個相信的人幫忙呢?
~不要透過其他"同事"解決問題,雖然說得太誇張,但如果他一直在想辦法令你離開,就讓他得到一個機會了。
~和平共處,相信無需多講。
~在利益及物質引誘之下,你又能否保持個人的品格情操呢?

~~。。。

今天看到一篇在報章刊登的文稿,讓小妹感到難過。
話說由於一個動詞被編輯改了,導致小妹被另人糊稱:「這個記者沒有概念」
小妹對此事難過,原因有幾:
~許多事情不由得自己一個去決定、去控制。
~大家的心目中,認為「記者」真的「大晒」,為甚麼他們就是看不到記者以上,還有編輯、主編、總編…… ,刊登出錯,只會認為是記者的問題。

此時想起一句:
「智慧人的口、說出恩言.愚昧人的嘴、吞滅自己。」~~傳道書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