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突然興起「集體回憶」這種理念的香港人,對於皇后碼頭以及中環天星碼頭的清拆都十分不捨,甚至舉行示威,表達大家對這些集體回憶的訴求。攝影人吳文正(Simon Go)則利用攝影,把大家的集體回憶記錄下來。從事新聞攝影超過十年的他,一直在公餘的時間,憑著對攝影的熱誠,以報導攝影去為民間的文化留下真正的痕跡。他更舉辦多次的展覽,甚至出版書籍去保留那些已經過去、消失而具文化價值的事物。
- 與吳文正對話
C:怎樣衡量何時使用菲林相機還是數碼相機?
S:先因應數碼與菲林的分別,才決定何時使用菲林相機或數碼相機。因為數碼相機可以即時翻看相片,即時知道下一張相片需要怎樣的技巧才能獲得想要的影像。若需要快捷地獲得相片或得知效果,便會使用數碼相機。而菲林相機則有另一番味道,每拍下一格菲林都經過思考,沖晒完畢才能獲得結果,從中令自己對拍攝時的錯失更深刻,更珍惜那種期待以及患得患失的體驗,所以菲林才是「My cup of tea」。
C:較喜歡紀實攝影還是晝意攝影?為甚麼?
S:我會喜歡紀實攝影,又或報導攝影,我還是喜歡稱為報導攝影。自己的性格比較外向,不太喜歡呆在影樓裡,喜歡在街頭獵影,捕捉決定的瞬間,接觸一些社會上較易被人忽略的小角色,作為我拍攝的題材。從與他們的對話之中感受到他們帶給我的信息,使我更客觀地留下主體在現場最自然的影像。把相片要告訴看者的信息,留給被攝者去表達。
C:對於初接觸攝影者先使用數碼相機有甚麼看法?
S:數碼相機造就了攝影普及化,這個潮流是不能逆轉的,這樣使更多人能夠接觸攝影,無疑是一件好事。卻因為數碼相機可以即時翻看所拍的相片,不滿意的便刪除,因此初學者對所犯錯誤的印象未必深刻;相反菲林則會永遠記錄,甚至閒時回看那些菲林,都能夠浮現曾經的錯失,使自己不再重複犯錯。數碼的影像可以作很多後期加工,相對菲林較容易把相片修正,使初學者對拍攝的要求下降。而數碼使用記憶卡,不太需要顧及記憶體的多少,影友有更多拍攝機會,相對令影友的珍惜拍攝程度下降。甚或某些影友連相機能拍攝出影像的光學原理都不太清楚。不過,相信對於熱衷攝影的人,都會趁著菲林還在的時候,去體驗其中的樂趣。
C:為什麼對黑白照情有所鍾?
S:因為黑白相片不會使看者因色彩而把其他元素分散,黑白相片有一種無形的張力,使畫面淨化,令看者更能專注畫面上的構圖、光線、形態等等的元素。而且黑白相片由拍攝到沖晒都可以一手包辦,在拍攝的過程或可以結伴同行,沖晒過程則獨自在黑房裡享受每一個期待與患得患失的感覺,那種獨自創作的體驗使我喜悅,而且十分難得,所以較珍惜這種體驗。
C:為甚麼會有「利用相片來保留值得保留的事物」的理念?
S:其實民間的文化有些確是有趣,甚至很值得保留而且存在歷史價值的。而它們都會過去,並且消失無蹤,這的確令人可惜。另外發覺香港多年來都沒太多人去保留這些事物,使我一直都有這種使命感,嘗試用自己的能力,利用照片來證明它們曾經存在,為下一代留下一點香港從前的印象。為何會利用照片這個媒介?就是因為照片能活靈活現地顯示出真實的事物,文字則較難令人理解些具體真實的情境,而且現代人對於影像的解讀比文字強很多,於是就選擇了相片。
C:你抱著甚麼態度去攝影的呢?
S:老板些說句「憑著心裡火熱」吧!從事攝影的日子,使我知道手上的相機其實是一件武器,只要用家的心態不同,事情就會徹底地改變。換言之,攝影可以造就別人,同時亦可以傷害別人。有心、有熱誠的,透過攝影尊重對方,可以令被攝者信任之餘,亦能造就他。就是說攝影道德的重要性,攝影不只是交差這麼簡單。
- 吳文正小檔案
- 訪問後記
(原文刊於2008年4月4日 《DiGi 數碼雙周》#148 DiGi Talk)
我還是喜歡用文字多一點... XD
回覆刪除不過,相片與文字互相合作,才能保持最多的回憶...這是我的感覺
所以我才這麼愛它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