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大自然與建築的和諧 建築攝影師Ulso Tsang

我們走到街上少不免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類形的廣告,只要你抬頭就會看見巴士外的大形廣告,落到港鐵站亦會看見不同大小的廣告燈箱,而近年的廣告類形不外乎纖體、電影及珠寶,還有少量的樓盤廣告。雖然樓盤廣告並不常見,而拍攝樓盤或室內裝潢都好像很容易,建築及室內攝影師Ulso Tsang就為大家剖析他們的甜酸苦辣。

  • 從設計師走到攝影界
最初Ulso修讀設計系時,已經對攝影有興趣,繼而修讀攝影。懂得評論其他作品的人,很自然都會對自己的作品有要求,當他修畢攝影時就發覺自己的作品已經到達攝影師作品水平,其中一位老師更坦然說他的作品已超越他們的水平,從此Ulso就與攝影結下不解之緣。畢業後雖然從事設計師,閒時卻一直都有外出攝影,後來都有修讀攝影課程,更於多間大學兼任攝影導師。一直維持這個狀態十多年的Ulso覺得教書頗困身,於是便自立門戶,接不同種類的攝影工作,剛巧剛上著名建築設計師Steve Leung,就改變了Ulso的攝影生涯。自從Ulso認識他的伯樂之後,他便開始接觸更多建築及室內裝潢等攝影工作,更開始了解到對於建築及室內裝潢攝影的美感,漸漸愛上建築及室內裝潢攝影了。

  • 性格決定攝影命運
Ulso十分喜愛運動,可見性格比較外向,加上遇到伯樂的關係,開始與客戶建立良好的關係,有些客戶會給他很大的自由度。憑著Ulso的藝術觸角及相應的技術,更多高水準作品開始於市場上出現,讓更多「識貨」之人主動與他聯絡,成為今日的著名建築攝影師。話說回來,Ulso喜歡建築拍攝的原因有幾個:第一,有時建築攝影需要配合天氣,相對有挑戰性;第二,個人喜歡藝術創作,發現建築及室內裝潢攝影的創作;第三,如果出遠門工作的話,自由度亦會更大。

  • 工作差異:菲林與數碼之間
經歷菲林年代與數碼年代的變遷,對Ulso的攝影工作影響相當大。從前使用菲林去拍攝,大多數都會使用4" X 5"片幅相機,而每次片夾就只能存放兩張底片,所以進行一次拍攝就要帶一箱裝滿底片及冰墊,而且拍攝每張照片都要作出記錄,一張照片就需要拍攝半句鐘的時間,後期製作亦不多;現在使用數碼相機去拍攝,拍攝時相對就可以更快了,但後期製作則需要大約兩天時間,價錢計算卻不會包括期製作的時間,可想而知現在攝影師的利潤如何。另外Ulso告訴我們,因為要追上器材質素,大約每三年就需要換器材,並不是大家想像那麼可觀的啊。

  • 真實感要「天時地利人和」
每個人喜歡拍攝的原因都不同,而Ulso喜歡建築及室內拍攝的原因是覺得環境對我們的關係很大,生活於有美感、有味道的地方,人也會更舒適,能將室內及建築配合大自然,把其最美麗、最令人舒適的感覺拍下,Ulso為此感到自豪。要對建築、室內環境有獨特的觸角,再配合天氣於最佳角度所拍出的照片,就是最真實而又最難得的照片了。不過對於寵大的建築物,還是利用移軸鏡才能完全糾正,以最真實的角度去拍攝,所以攝影技巧及對美感的觸角都不能少。

著名建築攝影師曾憲成Ulso Tsang擁有廿多年拍攝經驗,於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Ulso Tsang曾經從事設計師,同時亦熱衷攝影,後來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及澳門理工大學兼任攝影導師多年。約在99年開始正式成為建築及室內設計師,喜愛拍攝大自然及建築。

  • 後記
雖然是次訪問有些趕急,可是沒有因為時間關係弄得訪問不深入,跟Ulso傾談好像跟很熟悉的朋友傾談似的,整個訪問過程都很順利。Ulso更告訴我們,玻璃並不是完全的固體,所以鏡頭如果長期以相同方向擺放,很容易會導致鏡片「流向」下方,所以要懂得保護器材也是一個攝影師需要的要素啊。

(原文刊於2009年7月10日 《DiGi 數碼雙周》#181 DiGi Talk)

2010年9月26日星期日

睇《Popping UP》展到關門,食「添好運」到關門

昨天陪媽媽買鞋後,到了香港藝術中心去看《Popping UP》展覽,到了5樓就看到這個很大的裝置藝術:

讓我想起從前生物堂所學的葉子細胞,這原來是台灣的建築,預計會在2013年完成,好像是甚麼劇院似的,很利害啊!

接下來使我驚訝的,是尹秀珍製作一系列的《可攜帶的城市》,分別以旅行箱、衣服、放大鏡、地圖、燈、CD機及小音箱組成:






牆上有許多黃色的線及衫鈕,背景為天空的藍色,還加上許多個地方名。
每個旅行箱都代素著不同的地方,有西安、蘇州、敦煌、香港及東京,細看就知道那個旅行攪代表那地方,每個旅行箱旁邊播放著當地的音樂。
我對整個裝置都十分佩服!她利用衣服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質料紋理及不同的部分重新縫合,再用放大鏡及地圖讓看者了解那方為何處,細心觀看會發現作品中有些衣服的招紙,大概是當地製造的衣服吧。

慢慢往下層走,會看見這作用紙製成的作品,感覺如雲一樣:

用紙那樣薄的材質去剪成雲一樣的輕盈效果,令我愛上這作品。


這「樹仙」讓我想起中學的一個同學,她喜歡用塑膠彩,而且還用得出神入化。
可惜她現在已失去生命的熱情,都不再畫畫了!


來自Psychogenic Fugue的《心理賦格曲》,我都不多說,看看另一個角度吧:



這布料下面沒有其他物件,只有空氣!靠著環氧樹脂就能做到,那麼我該去試試嗎?




照屋勇賢的作品,成為今次展覽的poster,《告知-森-Six Jewels》
完美無瑕的藝術品,作品的意義都不用多說,慢慢欣賞吧:





若大家曾經到過藝術館,或許會見過他的作品:

個人很喜歡他的表達手法,看似裝飾的文字,極有意思的內容,還有作品的安排,都令人刮目相看。


右面的圖案出現次數比左面少,要花眼力才能看到,不妨用滑鼠按下去看看。
作為一個藝術家要考慮到人身安全,所以才這麼安排吧。

從畫廊走出來,就看到以下向上爬的「人」,讓我聯想起剛鍊FA中的人偶orz



~~。。。

好了,8時展覽關門。想起小巴常常經過的米芝蓮得獎食店「添好運」,便走到旺角近油麻地的那間第一分店。等了很久,大概近一個鐘吧,幾乎附近的店舖都被我逛完(附近都是模型店,可悶呢)。

難得可以吃頂級點心,當然要叫最出名的叉燒包--酥皮焗叉燒包:

別小看這三個像菠蘿包的東西,它們都很美味的啊:


用酥皮作外層,較一般麵包皮好吃多了,內裡的叉燒更不用多說吧。

個人很愛吃這個鮮蝦腐皮卷,因為腐皮實在很脆,大概是那些菜的關係,令餡料內有些很清新的味道^w^


最後,我們吃到收舖才肯離開,下次還是早些去排隊好了。

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憶起台灣之八方雲集

今天下午在旺角近油麻地的地方吃「八方雲集」,回想今年六月時到台灣閒遊的經歷。
還記得當天下著微雨,自己一個人拿著旅遊書,尋找著袖珍博物館。

從捷運出口向前走了許多個街口,發現終於走到一半:
看到地上有這個圖標,專登拍到自己那對腳,好像證明我真的到過一樣。
當時好像已經1時多近2時,經過「八方雲集」,好像很熟悉的地方,於是走進去叫東西吃:

它們的樣子與香港很像,味道卻較香港的好味,這是當然的,對吧?

你們看看這些價錢,比香港的平呀!

看到店內的姐姐在包餃子,就拍下來了。
他們聽到我所說不普通的普通話,就問我為甚麼自己一個到這裡來。
哈哈,就是因為自己一個人的旅行,感覺很好吧!

座位出面有許多機車,感覺很壯觀呢!

~~。。。

自己一個在陌生的方,尋找的不單是目的地,尋找的是那種新奇的自由感覺。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十字「死」光

光。點

站在每晚等候巴士的位置,看到的總是這個由樓宇砌成的「凹」字。
今天還未看到八月十五的月光,就先拿出相機把凹字拍下來。
原來從穿梭巴士走到巴士站,兩者間的溫差足以令鏡頭蓋上煙霞,拍出來的感覺倒像後來看到月亮的感覺,朦朦的,卻又看到它的輪廓。

原來柔焦可以由水點做成XD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愛攝影 愛生活 Jacky Yip

自從口袋機仔普及之後,大家接觸攝影的機會就更容易。相信不論大人小孩都曾經拍過Snap Shot(抓拍照),雖然只要拿著機仔(或手機)隨手一拍就能拍得Snap Shot,不過拍者的攝影功力都會於Snap Shot內一覽無遺。今次與風景皇Jacky Yip大談Snap Shot,當你看過他所拍的Snap Shot,就能了解他的拍攝內功是多麼深厚了。

  • 轉捩點:改變攝影角度
每段人生都充滿轉捩點,照片、文字,甚至一句話都可以改變人生,而改變Jacky攝影歷程的都是身邊的人。成為Jacky攝影啟蒙導師的是最初找他一起攝影的同事,他使Jacky學懂去認真對待構圖,亦懂得去評論攝影作品,這樣就能從評論中改善自己攝影的弊端。至於讓他踏入專業攝影師行列的是一個廣告電影公司的人,自從Jacky走進電影廣告公司工作後,他對攝影就更加嚴謹,因此練成一擊即中的拍攝技巧。後來他因為得到一位外國人的賞識,便開始去拍攝不司範疇的攝影工作,從中了解到專業攝影師於拍攝時考慮的拍攝角度,同時都增強了人際關係。亦因為他所說的一句話:「Never talk NO as an answer」改變了Jacky對處事的態度。
雖然Jacky一直都與攝影形影不離,不過多年都未能專注他最鍾情的風景攝影,所以要說到改變攝影歷程的事情可數到1980年於絲綢之路40天無間斷攝影經歷了,走出香港讓他的眼界更開闊,拍攝的意念及內容就更豐富。不得不提他因為經歷菲林相機與數碼相機的演化,導致他的拍攝歷程出現數年Snap Shot拍攝斷層,不過並沒有導致他的抓拍功力減退。


  • 愛生活:細心觀察事物
只要你懂得欣賞身邊的事物,就已經擁有拍攝Snap Shot必備的條件了。Jacky指出,不論風景照、抓拍,還是生活照片,縱然拍攝題材不同也好,都離不開欣賞四周的事物。既被譽為「風景皇」,於分享拍攝風景的技巧時,隨即便道出「熟能生巧」這個詞來。要拍出好的風景照就要顯出風景的氣勢,攝影師需要事先部署好拍攝時間及拍攝地點。訪問前一晚,Jacky看到天氣圖,預測到訪問當天天氣頗佳,於是亦於訪問前進行拍攝,可見拍攝風景需要對天氣有所熟悉,才能掌握最好天氣的時刻。


  • 抓拍:憑感覺抓緊「活」
Jacky對於身邊事物擁有非一般的洞察力,他對於抓拍照片有多項見解。他認為每張抓拍照片背後都有個故事,而且照片是獨一無二的;好的抓拍照片可表達出當地的文化,並且擁有衝擊力或趣味點。因為抓拍許多時候都會涉及動態的人物,所以需要瞬間按下快門的判斷力,同時又需要等待你直覺會出現的畫面,所以大家要拍得一張好的抓拍照就得訓練多點攝影思維,做到眼明手快的境界。自從數碼機仔幾乎變成每個人的隨身物之後,拍攝Snap Shot的風氣就更甚了。


  • 攝影思維:知道自己在拍甚麼
要具體去解釋個人對攝影的看法,甚有攝影修為的Jacky利用兩個例子去作比喻。因為他個人曾經接觸佛教的關係,他利用每年農曆新年市民上頭注香作比喻,「難道不是頭注香,神明就不會護庇他?」深層的意義就在他們行動的背後所持的原因。另外一個比喻,是在他收生時發生的,一個希望就讀他課程的學生跟他說:「如果我去讀燈光人像攝影課程,但我不想做商業攝影師,讀完之後對我有甚麼用處呢?」要拍得一張好照片,先要知道自己在拍那照片時,想要表達些甚麼。

  • Jacky Yip小檔案
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首屆會員之一的Jacky Yip葉焯林被業界譽為「風景皇」,擁有廿多年專業攝影經驗的他,最近於Uniart擔任攝影導師。擅長全景拍攝、建築及風土人物,並於1987年成立首 個中國圖片庫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優秀的中國、香港及澳門的照片,深受各界客戶歡迎。他的作品曾於香港、內地、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展出。

  • 後記
所謂「人夾人緣」,我們與Jacky初次見面就已經無所不談了。對於他獨特的經歷,筆者以「傳奇」兩字來形容,事關他的攝影歷程並不風平浪靜,或許正因為起伏大,經歷較多的關係,他所拍出來的抓拍照片別具一格。欣賞他的拍攝修為之外,亦欣賞他對於生命、生活的看法,相信認識他的人都會與我有相同的看法吧。

(原文刊於2009年6月26日 《DiGi 數碼雙周》#180 DiGi Talk)

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無題


下雨的時候,讓我想起香港人浪費食水的嚴重性;
想起今天喝了很少水;
想起生產樽裝水的無良奸商;
想起濕漉漉的雙腳;
想起兒時總被媽叫我多喝水;
想起酸雨;
想起乾旱地區的人;
想起水的循環;
想起水的三種狀態;
想起同歸於宗……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跨越層面 展現無限靈氣

跨越層面 展現無限靈氣
Blues Wong
友人曾經說過,因為相機已經成為各人隨身物的關係,簡接造就攝影展的作品質素下降,甚至覺得現在誰都可以舉辦攝影展。紙上談兵當然簡單,要作品有條理地展出,並以最佳的手法表達又談何容易呢?今次邀請了「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的策展人之一黃啟裕Blues Wong,分享多年積極參與攝影藝術背後所堅持的信念。
  • 照片引持的特性
藝術媒介之廣,每種媒介都有不同的特性,Blues選擇攝影這個媒介的原因特別非常。他從遠古的中國文化娓娓道來:「攝」於中國文化有「引特」的意思,能把被攝者「攝」入菲林,被攝者就能透過照片去繼續「生存」,照片將被攝者以某種形式繼續延伸,像是擁有「靈氣」似的,所以他就不禁愛上攝影了。攝影的普及性可以涉及到不同層面,例如普通人利用手機拍的照片,商業上使用廣告成分很重的照片及攝影家的藝術攝影作品都有所不同,而且照片可以跨越不同的國家、不同語言文化,讓作品背後的意義傳到更多不同地方。
  • 攝影界的里程碑
曾經跟某位從事攝影藝術創作的人傾談,他以「政府的藝術館從來都沒有展出過以照片為主的展覽」來強調本地藝術對攝影的重視程度。不過2008年年底於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辦的「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就創造了先河,原來是康文署及藝發局合作夥伴計劃--「視藝掇英專題展覽」,旨在增加交流及提升藝術欣賞水平的機會。對於攝影藝術而言,是次展覽足以證明攝影近年於香港的藝術發展不容忽視,不過身為策展人的Blues告訴我們,是次展覽從落實去進行到正式展覽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而且邀請了數十位參展攝影家的關係,時間都頗為倉猝,加上資金預算等的問題,Blues及其他策展人只能於有限的資源策展到最好。整個展覽完滿舉行後都收到各方面不同的意見,而Blues更坦言是次盡力而為,甚至以「死而無憾」來作形容。
  • 跨越不同階層的展覽
策劃一個展覽所花的心力絕不能小看,Blues屈指一算已經參與攝影藝術廿年多了,對於攝影的執著及未來攝影發展的期望,在此引用另一位策展人黎健強所持的信念,解釋他們多年對攝影的貢獻。「如果新一代(攝影)未能接力,是我們這一代的責任」,背負著這個信念,怪不得他們會這樣熱衷策劃攝影藝術展覽了。至於對攝影發展的期望,就以一個全面的展覽來說,Blues盼望可以上至攝影藝術,下至民間生活攝影都能涵蓋,透過展覽就能完全了解到本地的攝影文化,亦盼望藝術館收納更多值得收藏的攝影作品。
  • 永無休止的攝影歷程
Blues最初修讀攝影的時候,當然是利用菲林相機去進行拍攝。他還告訴我們,從前就是因為生活迫人加上自己一人租住單位,要以寫稿來賺取購買菲林的費用,就這樣自學不同的知識簡接換得如常拍攝的機會。如今數碼當道,就連Blues都說要多利用數碼進行拍攝,為的是要突破自己的數碼攝影技術,達到另一種境界。他以繪畫來作比喻:從前使用鉛筆來進行繪畫,現在即使透過利用電腦去繪畫,同樣的手法風格,造出來的作品風格仍然會屬於作者的。
  • Blues Wong簡歷
Blues黃啟裕現為pH5成員(策劃攝影展覽及出版)及「上海街視覺空間」項目經理,現職於香港教育學院體藝系。他於早期理工大學主修攝影及大眾文化研究,副修電影,曾於香港、加拿大、法國及德國舉辦攝影聯展,亦曾任《娜移》、《秩智》編委。
  • 後記
雖然Blues只告訴我們策劃展覽時的皮毛,但筆者都能理解箇中難度。身為策展人當然就想於展覽中展出所有值得展出的作品,但其中涉及的展覽題材、資金預算及有限的時間地方,都會影響到所展覽的品質,正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個女人」,而成功的展覽背後都總會有一個策展人。既是熱愛攝影,又熱衷舉辦攝影展覽,可想而知Blues所花在攝影上的時間心力是那麼多。

(原文刊於2009年5月15日 《DiGi 數碼雙周》#177 DiGi Talk)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對於水,有許多聯想…
這幾天一直下雨,剛巧看到水的形狀,想起很多做人的道理來…

原本想打很多字,後來覺得,每個人對水的聯想都不同,免得抹殺大家的思想,還是不打好了。

還記得這四個字:上善若水
我又懂得嗎?

2010年9月7日星期二

相片。雜。聯想

很久都沒打過甚麼了,就容讓我亂打些東西吧!

Gap Black Spot 空隙。黑點

首先想到一個問題: 為甚麼告訴大家這是空隙黑點,而不去改善這空隙的闊度呢?
然後想起跟家人與家人之間的Gap,為甚麼就不願意放下自己的一套,總要硬著把自己那套用在孩子之上?
黑點,讓我想起Simon Wan的那個黑點攝影組職。

~~。。。

Paul Smith風格?

望見顯示屏的那些直紋,聯想起Paul Smith風格的直紋。
雖然我知道這些直紋的顏色與他的直紋顏色相差很遠,但這就是聯想,將無關的兩件事情連繫,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
話說回來,重覆的圖案就是有一種不名的吸引力,難怪名牌總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了。
最近筆者迷上了Samantha Thavasa的一個銀包,不過可以肯定自己不會買得落手……
我並願意用一個價值總比入面銀碼多的銀包,所以筆者純粹喜歡那個名牌銀包而已,八百幾元啊!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堅持信念 成功在前

最近,香港仍然被經濟蕭條的氣氛籠罩,大家都需要一些正面的思想去對抗這種氣氛,不論是出版機構,還是財務公司都叫大家思想正面。到底思想的力量有多大,我們亦無從稽考,不過今次邀請的攝影藝術家Galen Tse就把他對攝影藝術的堅持告訴我們,從中更了解攝影藝術家背後對攝影的堅定信念。

  • 相信自己的洞察力
每個人都知道,就算發掘到先天的才華,都要配合後天的培育才能把才華完全發揮,Galen Tse以自身的經歷作了一個證明。從小時候開始就察覺自己感知能力較別人高的Galen Tse,常常都會向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小小的事情都有所體會,身邊的人卻不以為然,甚至覺得他有點奇怪,他就把這種洞察力收藏,只覺得自己有些與眾不同。不過他並不是對於每件事的洞察力都一樣高,只是愛觀察身邊的事物,從中就自然獲得些感受,漸漸就把許多「聲音」埋藏於心底。他對於家裡的機器並不好奇,卻只鍾情於相機這玩意,更因對相機結構的好奇,曾經把相機拆解,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攝影歷程。

  • 堅持對藝術的信念
在Galen Tse身邊,藝術並不是一項被重視的事物,不過他仍然堅持對藝術的信念:「藝術是我的朋友」至他更覺得藝術不曾離開過他。單憑他對藝術的感知能力,而不經過後天的練習,就不會有今天的他。他找來許多攝影書去參考,然後再練習,學懂拍攝技巧之後,就去報讀一些短期課程去了解自己創作思維上的利弊,漸漸就出現了自己的創作風格。要在任何一方面突出,就得靠努力去經營,進行藝術創作除了花心力之外,還需要一份不計較得失的豪邁。因為有好些時候,自己的作品得不到別人的欣賞認同,就好像白白把時間心機及金錢花掉一樣,這種浪漫並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進行創作,相信總會有人認同自己的作品及「聲音」吧。

  • 把自己的門檻降低
到底怎樣才能於攝影界上佔一席位?相信各讀者都有興趣知道。Galen Tse對於個人的成功之道,用了「勇於嘗試」這個詞來形容。他笑言自己並不著名,第一次個展的機會都是憑著勇於嘗試,自己爭取回來。話說他走到agnes b.的展覽場地去詢問當時負責舉辦展覽的人,參展者需要甚麼資格才能把作品展出,後來他把作品交到agnes b.那裡作評核,結果就讓他展出自己的作品了。為甚麼他有那份嘗試的勇氣?他則告訴我們,門檻是由自己定的。換句話說,相信自己的能力與否,能否在機會來 到前做好準備,都很視乎自己的想法。

  • 迷上正方的框架
欣賞過他大部分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的作品大多都以正方形作為照片的框架,而且他所拍攝的主體大多都十分簡單,這大概就是他的攝影風格吧。他除了透過攝影去創作之外,繪畫、錄像等等的媒介都有,不過其中兩輯以針孔照片去表達的作品則特別突出。他構思整輯作品時,曾經利用不同的相機去進行創作,當他使用針孔相 機去拍攝,所拍出的效果更合心意,於是就成為了一種特色。那種因為光學問題所造成的古雅氣氛,使照片於不用修飾之下都能擁有特別的質感,加上正方形的框 架,讓他格外喜愛。他更告訴我們,攝影就像抄一碟干抄牛河,相同的材料於不同的廚具,不同的烹調手法,不同的廚師之下都會有所不同,這就是攝影精妙之處, 難怪他一直都以攝影作為創作的主幹了。

Galen謝健華現為攝影、繪畫藝術家及導師。曾於本港及海外舉行多次展覽,如2004年於agnes b.'s Librairie Galerie舉行的個人攝影、錄像展"The moment",2008年舉行於太古坊的個人針孔攝影展"Ode to day, ode to night",作品亦曾於2008年的「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中展出,今年7月亦舉行「Ode to Nature」個人針孔攝影展。

  • 後記
Galen是一特別的人,不論在他的作品還是他的談吐都能讓人感受得到。從展覽中得知Galen作為一個攝影、繪畫藝術家時,已經覺得他蠻特別的。最初相約他的時候,他很關注到筆者從哪兒得知他,Galen這個藝術家的存在,就這樣使筆者對他的印象更深了。整個傾談的過程都相當好,甚至有些想繼續談下去的衝動,當然因為時間的關係而結束了。簡單說,Galen就是一個讓人思想正面的攝影、繪畫藝術家就是了。

(原文刊於2009年4月17日 《DiGi 數碼雙周》#175 DiGi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