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佈景板?

有晚經過香港文化中心,發覺棵樹旁邊盞燈令牠成為了「佈景板」。
現在看電視都沒太多機會看到這些佈景板了,惟一一個機會看到佈景板,就是當劇情需要在窗邊出現,就自然會看到仿真的佈景板。
這些「佈景板」看起來總是怪怪的,不過我卻比較留意這些「佈景板」。
就像在聚會中沒太多人理會的人,這類人的存在感比較低,而我總會注意到他們,然後不斷跟這些人找話題。
或許是因為他們比其他不停口的人更受我注目吧。

有時 - 周國賢 x 小克


有時 - 周國賢 x 小克

作曲:周國賢
填詞:小克
主唱:周國賢
編曲: 周國賢
監製:周國賢 & GORO@heearmusic
Guitars, Programming: 周國賢
Drums: 恭碩良 Jun Kung
Bass: Fergus Chow
Mixing: Stephen Lim (林山皓) Da Batcave

我快樂有時 我叫悶有時 也算上天的恩賜
回頭是憤慨 看不到未來 於年月裡比賽

時光機永未及發明 哪裡覓證明 轉季讓半山結冰
這嘀嗒 又嘀嗒 時鐘似簷蓬滴雨聲

這秒針 轉個彎 繁華極短暫
一切善或惡 聚或散 也定了早晚
永有著時間驅使 歷史的恩怨時代迫使

*仰首太空 再看清一片藍圖星宿 怎麼那北斗永亮透
只可半生奔馳 好比試管嬰兒 蟲洞裡解不破的暗示(空間裡的真相不會知)


戰鬥亦有時 跳舞亦有時 分不到魔鬼天使
情慾或理智 這生有限時 怎釐定那主次

投身於那六道旅程 已再沒姓名 轉世讓記憶結冰
永生間 彈指間 時光裡盲目地遠征



沒有愛恩斯坦 以及霍金的聰慧 相對問題遇到相對問題
四度宇宙摺疊冷暖愛恨活埋秒與秒之間

這秒針 轉個彎 繁華極短暫
新愛或舊愛 沒盛載 最後也失散
你叫喚時間終止 永遠沒法預知哪日得你重視

仰首太空 再看清一片藍圖星宿 怎麼那北斗永亮透
織女望向牽牛 一知半解眉頭 從維度裡繼續破解光速的變奏
空間的結構 一瞬或不朽 

有時我在記憶空間找到你
分秒在一起 不會問生死
最終會不分我或你

~~。。。

剛在另一個網誌內打了有關生死時間的看法,轉個頭又聽到這首歌,是巧合嗎?
有時,我會慶幸自己的腦袋還來得及制止自己去鑽牛角尖。
就是嘛,都不說太多,自己聽聽這首歌吧!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隨口

~~。。。

都唔明,點解D人可以隨口亂,面對面O既說話都唔可以收返啦,何況係網絡上O既微博呢?
得罪晒所有人,然後一個唔好意思都無就將果句野刪除,扮咩事都無生過咁……
咁大個人,唔該為自己所講所做O既野負返個責任啦!

網絡世界係好唔真實,但係每一樣O係網絡做O既野,私人O既有server幫你記錄,公開O既就全世界都有機會睇到。
咁不負責任,第時做人得左D咩人,比人xyz都唔知咩事=.=|||

攝影由心而發 尹子聰Simon Wan

究竟利用其麼去比喻攝影最貼切呢?曾經聽過別人以烹飪來作比喻,相機是廚具、菲林是材料、手法是菜式,而照片就是菜餚,供展覽的照片則是經過「碟子」襯托之下的菜餚了。不知你們覺得這個比喻是否貼切,唯一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它們都需要花時間、花心力去進行的。全力進行攝影創作的尹子聰大談他對攝影的態度。

  • 讓組織成為「黑點」
問及尹子聰為何會有成立「黑點」的念頭,他笑問應從哪裡開始告訴我們,成立「黑點」的原因是要讓有心利用攝影進行創作的志同道合聚集起來,一來可以分享知識,二來可以透過他們互相討論來增加思考作品的機會。他們亦有定期舉行基礎黑房應用班,別看這工作坊只是學習黑房技巧,還會讓學員更了解何為攝影。他們更希望「黑點」能為有心發展攝影藝術的人開拓一條路,為他們建立一個平台去進行攝影創作。作為一個攝影創作的平台,他們設有六台放大機、乾片櫃等等,黑白放相的設備相當齊全。而它的英文名「photocrafters」則代表著攝影這門「工藝」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和心力,可見「黑點」這個組織背後的理念尤甚。

  • 展覽也需要機緣
他們於火炭舉辦的「都市夜景:白在黑」的展覽適逢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2009舉行,使得這次展覽相當成功,尹子聰坦言是次展覽沒多作宣傳,但因工作室開放計劃的關係讓更多人參觀是次展覽。「展覽著重的是展品的質素,目標要清晰,不能粗製濫造。」換言之,他強調創作背後的那份尊重的心態,讓看者透過作品接收到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意念,並不是看過作品後卻沒有得著甚麼。不論作者還是看者,都要先開闊自己的眼界,「open up your mind」才可以完全接收其他看法或意念。

  • 獨一無二的特性
或許有些人會問,為甚麼他們會專門利用攝影去進行創作?當大家細想一下,攝影的影像是來自世界上真實的畫面,卻可以造出較不真實的效果,拍攝的範圍很闊,可以發揮的題材亦無限。就像世界上第一張被廣泛公認的照片,所拍攝的畫面因曝光時間頗長的關係,使整條街的人都「消失」了。原來,第一張照片都已為埋下了伏線,告訴大家照片可以不真實。隨著數碼普及化,更多人可以利用軟件後製出更假的照片,對於攝影創作都較從前容易了。對於學習攝影,數碼相機那即時回看的特性能讓初接觸攝影的人更容易上手。

  • 「黑點」的預期未來動向
作為一個接觸攝影的平台,除了定期舉辦基礎黑房應用班之外,他們的成員都會定期聚會,跟大家分享作品、構思或攝影知識。尹子聰對於攝影教導亦不遺餘力,如今的中小學推行的視覺藝術都會涉及到攝影的範疇,卻沒有那麼多真正了解攝影的老師,所以他希望「黑點」能為中小學生舉辦一些攝影工作坊,使他們真正了解攝影,讓他們能在攝影上將創意完全發揮。

  • 尹子聰小檔案
從事攝影創作的尹子聰,2000年畢業於英國威爾氏大學榮譽文學學士紀實攝影系,現居港創作。主要作品包括《後都市化》系列(2000-2005年)、 《元州街》(2005年)、《中國工人》(2006-2007年),《城市》(2007-)系列中的《城市-亮》乃其最新作品。其作品廣為香港及海外機構 和私人收藏。2006年,尹子聰於香港成立黑點,致力提倡優良攝影藝術。
黑點
  • 後記
或許是因為尹子聰會教導別人攝影的關係,聽著他訴說自己及朋友的攝影歷程,除了從中了解到更多攝影的知識之外,亦從中領略到其他處事的道理。技巧重要,還是機緣重要?他的答案會是「當你有足夠的技巧,加上勤力的話,當機緣一到就不會白白讓它流走了。」就是說要在機緣到之前準備充足,就可以把握機會了。

(原文刊於2009年3月6日 《DiGi 數碼雙周》#172 DiGi Talk)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自由

萬壽無疆 飯碗 打碎 重整

~。。。

第一次有靈感地弄自己的文裝置,整個過種都很享受、很高興。
從器皿的挑選、器皿的數量、打碎的方法,到實踐去打碎這些新買來的碗,感覺很「爽」!

第一次從一米的高度自然地放手,發覺這個中國製的萬壽無疆碗很厲害,竟然在地上轉,然後停下來,沒有半點「傷痕」。
接下來便使勁將其打碎,「呯…」的一聲,把之前抑壓在心底的一切規則都摔破了。那些原本完整的碗,瞬間化成大小不一的碎片,那種快感,那打破限制的快感,真的很爽。
不過慢慢浮現一種恐懼--鄰居會走過來投訴,說我擾民。
才打破第二隻碗,便有一個嬸嬸走來,叫我不要徒手收拾這些碎片,會弄損手。
我謝謝她的關心後,繼續打破其餘的兩個碗,誰料又來一個aunt,她又叫我用掃把將地上的碎片清理。
她們都很好人,真的!當然我最還是把它們逐一拾起來。

今天各人都從這裝置接收到不同的訊息,很高興。
在我把它們重整時,重新去面對這些規則碎片,有點迷茫。
原來,我在沒有規則之下,單憑自己的想像,是沒有辦法把它們重新組成一隻「白鴿」的。

將規則看成框框,還是引導你得以成功的工具,都由你的心態去決定。

2010年8月18日星期三

有關「城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

影,從來都好玩!


詳見相片內的文字

~~。。。

還有很多感想,但我還是要在去吃飯,有緣再打~

P.S.或許我有太多藉口,有空打的時候已到10月,又覺得太遲了...
我抄寫的"感想"還在簡介單張…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刪除

這是一個有關我的故事。

別人說,巨蟹座應該喜歡「屋企」,喜歡待在家。
但我自從有能力「自給自足」,就不多待在家裡。
因為搬屋的關係,現在的家很擠迫。
最初因為搬到這裡而感到壓迫感,曾經躲在房間裡哭。

我有一個概念,我的東西都不顧放到公司或別人的家。
因為,那都是別人的地方,暫時「寄居」的感覺很差。
正因為終有一天,我要把我的物品都搬離我的座位,這種「離開」的實際行動,總覺得有點不捨。
所以工作的三數年間,我放在公司的物品並不多。
最近整個星期都把厚厚的雜誌分批搬回家,還有我的「咕臣」、公仔、海報、相片、耳機、杯……
最近幾小時正在把電腦內的所有「物品」複製及刪除。
最後,我在這部電腦做的,就是打這文章。

慢慢撤走的感覺比較好,我的適應時間相對地多。

面對著兩年半的公司,總有點不捨。
不過我會迎面向著自己的「Media夢」繼續進發,面向新挑戰,我樂意用全副精神去面對。
這是我的決策,這是我三年前渴求的夢,衝呀!

2010年8月11日星期三

活躍於藝術層面的攝影家 劉清平

當我們走到街上,不難看見身邊的人都拿著相機隨處拍,有的是為了記錄事情,有的是為了令拍攝技術更進步,有的是透過攝影結識更多志同道合,但到底又有多少人利用攝影去進行創作呢?只要到網上相簿瀏覽一下,就可以知道利用攝影去創作的人有多少。今次有幸跟活躍於藝術層面的攝影家劉清平大談攝影創作看法。

  • 展覽作品的思維
走到劉清平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看到每張20"x30"的照片正在展出。跟他談起這些作品,他說相片尺寸是經過思量所定出來的。其實這大小的照片雖然在香港並不多見,但於外國展覽已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為《薄如空氣》這主題是透過相中的空間感去表達,每張作品的構圖都層次分明,而全部作品都源於中國畫的直幅構圖,所以每張作品都是又大又高。因為作品的空間感較大,所以許多時候作品主體都變得很小或很鬆散,因此在每張照片的主體前面都會「存在」著一片看不見的空氣,於是就以此為題了。
另一輯《現在就是未來》的作品則與這輯完全不同,那輯作品每張都以3R展出,而拍攝的主體都帶著時代感,最特別之處就是他把每張作品的色調都修改至很低的飽和度,增加未來的味道,然後把每張作品都弄得殘殘舊舊的,讓每個參觀展覽的人去自由觸摸,增加作品與觀賞者的互動性。


  • 攝影創作的思維
因為作品十分細緻的關係,他曾經被問到是利用甚麼相機進行拍攝,原來他只是利用120去進行拍攝。他跟我們分享利用攝影去創作的看法,雖然攝影不像繪畫設計般從零開始,但絕對沒有被作品規限的感覺,因為全世界的空間大得很,你可以尋覓那些可以表達你心中意念的事物。相機只是一種像畫筆一樣的工具,只要練多一點,對攝影了解多一點,就可以充分利用相機去進行創作了。若然是利用數碼相機去拍攝的話,還需要經過後期製作的步驟,因為後期製作可以把顏色、銳利度及氣氛等調校,控制得好,作品都會截然不同。照片存在一種像真度極高的感覺,懂得利用此特性去加以發揮,就能造出跟別人不同,有點超現實的照片了。

  • 相對外地的藝術文化發展
進到工作室便看到那裡售價小克、楊學德、智海、何達鴻等等的繪本,以及產品,他們以這種形式去推廣自己作品的手法在香港很少,不過其實這種方法在一些較發達的城市都已經推行了很久,例如東京的展館旁都會有售賣藝術家產品的小攤位。這樣就能讓參觀者把喜歡的產品買下,讓他們對展覽有更深的印象,較書籍等的效果更好。如果要使大家更關注文化藝術的話,先要尊重創作的版權,這樣才能讓創作人發揮更多的創意。只要市民對文化有所要求,就自己能使政府更關注藝術文化的發展了。

  • 劉清平簡歷
劉清平,生活在香港。曾於香港理工學院學習設計及攝影。1984年第一次個人展覽《緣視展》,其餘的個人展覽有在 OP Fotogallery (H.K.)的《現在就是未來》、UMA G畫廊的《時間‧曝光》和加拿大多倫多INDEXG畫廊的《Thin as air》,曾參與香港,中國,台灣,東京、紐約等地的聯展。曾為《娜移》NuNaHeDuo (Dislocation) 攝影雜誌編委成員。作品得到香港文化博物館及中國廣東美術館收藏。
山晚晴空 攝影博客

  • 後記
跟劉清平聊天後,就發覺我們的視野還是很狹窄,他告訴我們廣州藝術館所放置的藝術品的規模是怎樣大,然後就發覺本地的文化發展真的較慢呢!去年的《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為現今活躍於香港的攝影家及使用攝影影像的藝術家聯手成為與市民分享的平台,但由於展覽場地所限,所以有些攝影家的作品橫跨兩塊展版,這事情所反映出的,除了推動藝術文化的力量太小之外,還有的是甚麼,相信大家都會有些明白。盼望未來的本地藝術文化能夠讓每個市民自豪,這個願望是否難以實現,大家都心裡有數吧!


(原文刊於2009年2月6日 《DiGi 數碼雙周》#170 DiGi Talk)

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性別

剛走到街上,就如常看見一個警察在檢查別人的身體,看著那些純熟的動作,我正猜想他當了多年警察。
還記得很久以前警察只會要市民拿出身份證來核對資料,現在卻要淪落到連身份證都不能證明該人的身份,要檢查市民的身體。
自從變性手術只需要一個月薪金的價錢換取,許多認為自己有同性傾向的人都去做變性手術。
有些人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全臉整容,就連身份證上的姓名、樣貌、性別等都未能分清「他」的真實資料。
於是為了重新點算城市的男女比例,所有警察都在街上截查「可疑」人士,並核對其身份證及其身體之間的相近之處,再發傳票指示該市民需要到那間人民入境事務處重申辦理身份證。

2010年8月5日星期四

Imception@夢非夢 容祖兒

剛過去的周日看完Inception後,感到很累,有點辛苦,很久沒看過這些使我不停思想的電影了。
雖然身邊的人認為看這套戲時不用怎麼思考,不過我在看戲時,腦海就不停飄出許多回憶、思維等東西。
劇情去到最後,到底是男主角一直身處夢中,還是終於回到現實世界去呢?

上一次使我反複思考的電影應該是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又或許是the box,喜歡看這類型的電影,卻又覺得它們為我帶來的改變並不明顯。

這套戲又讓我想起以下這首歌,送給大家:

~~...

夢非夢 - 容祖兒



作曲:馮穎琪
填詞:林夕
編曲:王雙駿
監製:王雙駿


看到我高中同學手牽我手 演出朗誦
看到我爸媽陪我看星空 一片矇朧 一臉懵懂

蝴蝶輕 臂膀重 一想碰就撲空 一道彩虹 一去無縱
美好得感動 感動到沉痛 沉痛到想通

明知道身在夢中 為甚麼還要激動
那情那景真實得太天衣無縫 快活得不敢把身體轉動
夢中也知道做夢 為甚麼兩眼通紅 假的是美夢
醒來卻剩下逼真的笑容 閃爍著 浮生的裂縫

看到我身旁的人說我沒用 不會成功
看到我愛過的人冷著臉 說聲珍重 卻像嘲諷
往事輕 石頭重 不想碰埋心中 一個燈籠 一道火紅
燒亮我的瞳孔 瞳孔感到疼痛 疼痛來自惶恐

明知道身在夢中 為甚麼還要激動
那情那景真實得太天衣無縫 害怕得很想把身體轉動
夢中也知道做夢 為甚麼兩眼通紅 假的是惡夢
醒來卻剩下逼真的淚容 閃爍著
想彌補的裂縫 明明是一場夢

是誰說過夢非夢 跟現實水乳交融
因此才會真實得太天衣無縫 不由我想不想看到青空
花是花而夢非夢 怪不得兩眼通紅 假的是美夢
醒來卻剩下逼真的淚容 我太懂 假裝著不懂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在矛盾中找到平衡 攝影家Alfred Ko

「藝術不能討飯吃」,我們自小就被長輩這樣教導。不論是因為本地的文化影響,還是因為本地藝術工作者單靠藝術作品難以維持生計,在香港要當個藝術工作者的確很艱難。透過攝影經驗豐富的攝影家兼自由攝影師高志強(Alfred Ko)去分享,讓我們更了解如何利用攝影去表達意念以及攝影家的攝影歷程。

  • 與高志強對話
我:在你的攝影歷程裡,曾經受到甚麼事物、人物影的影響,又怎樣影響你的攝影作品呢?

高:從中學時代開始接觸相機,並在家中設了一個黑房自行沖晒菲林,就是這樣開始自己的攝影歷程。影響我最深的事物,相信就是學攝影時,亦需要學習的設計及藝術史。那時香港沒有攝影課程,加上當時流行沙龍,不是我要學習的,所以我只能讀設計。學習設計讓我更懂得利用構圖及色彩去構成照片,使我的攝影造詣得以提升。攝影除了技術之外,其他就是藝術修養和外界對自己的刺激,所以學習設計對我有很大幫助。至於甚麼人物影響了我,真的不能盡錄。最初接受了王無邪的建議去理工教攝影,教攝影使我能繼續在攝影中鑽研。但那時年紀尚輕,還有許多事情未曾嘗試,所以並沒有全職任教攝影。


我:那麼你覺得利用攝影去表達意念有甚麼限制?

高:其實攝影只不過是表達意念的其中一種方法,雖然攝影並不像繪畫可以從白紙開始,但攝影這種方法並不是那麼規限的。攝影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走到街上去「遇上」對的時間、對的情景,然後拍下那瞬間,這就是紀實攝影。這一種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到處逛,找尋那瞬間。第二種就是安排所有影像裡會出現的事物,例如你要拍攝整輯老人,就邀請一些老人,在特定的環境下去拍攝,營造一個相同的環境去拍攝。簡單說,攝影就好像「執藥」一樣,不論是你去營造還是巧合的情況之下都選擇需要的「藥」,去達到表達意念的目的。


我:對於別人不理解或誤解你作品所表達的意念,有甚麼看法?你認為怎樣的照片才是好作品?

高:其實別人對我的作品有甚麼意見都不太重要,最緊要忠於自己。不論是正面的意見還是負面的意見,有些聽過都沒對我有影響,或許是因為他們所看的與我所看的不同。有些意見則會對我造成很大的衝擊,好像使我開發了更新的思維或是思考到更深層次。只要我的作品能把訊息帶出來,那就沒問題了。我認為不單是照片,甚麼傳播媒介也好,好的作品是帶著些哲理,不論是生活哲理也好,抽象的哲理也好。


我:對於數碼攝影普及化,你有甚麼看法?

高:近年數碼攝影變得普及化,對於我都有新衝擊。近年來我都主要使用數碼相機,在商業攝影方面使用數碼相機會較為方便。對於新的技術還未成熱,又帶著舊的沈積物,還是未能完全合併似的。全新一代的電腦人出現,卻因為沒有接觸過菲林、相紙,甚麼都來得較從前容易,有點未曾珍惜過的感覺。有待假以時日,當他們有所經歷,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了。


我:商業攝影與私人創作之間,有甚麼分別?

高:如果攝影創作可以維生的話,相信我不需在商業攝影上發展。某程度上,商業攝影有點賣弄技巧的成分。因為商業機構大多都是在找攝影師前想好一個意念,我們就只能在那個意念之內去發揮,大概是種妥協吧。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之餘,都需要把商業攝影當作不是工作似的,因為「做這行,厭這行」嘛!只要別放棄自己的理想,就能堅持那份對攝影的熱愛。私人創作就是由自己的意念出發去拍攝的作品了。

  • 高志強小檔案
攝影家高志強(Alfred Ko)擁有三十年的攝影經驗,為香港專業攝師公會創會會員。早年於加拿大Banff藝術學院學習攝影,及後分別創立影藝攝影學校及攝影中心(PhotoCenter),致力推動攝影教育。他曾獲攝影獎項包括1992年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的「攝影家年獎」。他曾舉辦和參與多個本地及國際性的聯展及個展,本地個展包括「中港印象」(1993)、「藍調」(1997)及「夜祭」(2008),作品亦於「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中展出(2008-2009)。

  • 後記
很高興能跟高志強談及他的攝影歷程,作為前輩又作為攝影導師的他,很平易近人,使整個訪問像閒聊一樣。筆者發發當個攝影家的確不易,除了自己一套審美眼光之外,還需要那份對攝影創作的堅持。從他的經歷明白到要拍出有深層意思的照片就得去經歷更多。為了繼續進行自己的攝影創作而當個商業攝影師,在工作以外的時間仍然手執相機去進行拍攝,那份堅定的意志實在令人佩服。

(原文刊於2009年1月23日 《DiGi 數碼雙周》#169 DiGi Talk)

2010年8月3日星期二

健康最重要

才剛離開家門不久,就發現這麼藍的天,今天會有好事來到!

~~...
今次沒有相片,事關我看見以下情況卻來不及拍照。

在公司樓下,剛走過一個中年男人,他就走在我前面。
他揹著一個從前於工展會內壽桃牌購物所獲的環保購物袋,還記得袋上有些甚麼字句嗎?
白色的「健康最重要」字樣,加上黑色的底色已經很搶眼。
接下來我嗅到一大陣煙味,原來這個揹著「健康最重要」的男人,竟然在吸煙。
每次遇到吸煙者,我都會急步在他的旁邊走,然後走在他前面便減慢速度,繼續走我的路。
我,有權拒絕吸二手煙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