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做你自己

 看見書中所說:「不是做你應該做的自己,而是做你喜歡做的自己。」
那,可以嗎?
你又喜歡做個怎樣的自己呢?

玻璃內的彩虹邨

玻璃內的彩虹邨

~~。。。

小時候的我可謂在彩虹邨長大,六年的小學生涯雖然未讓我特別喜歡這條邨,不過讓我特別喜歡彩虹。
一樣事物同時擁有七種顏色,就像我們的人生,有著不同的心情經歷。
我要在這閒置的時間,重再為我的彩虹加上色彩, 將淡淡的七種顏色變得更鮮艷。
這,是我給自己一個假期的原因。

我,仍然都有追根究底的好奇心,起碼我會對身邊的事情,我會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存在好奇心。
到底我為甚麼會做些事情?
身邊的人曾經說過,我,想得太多!
那麼,我思考些更遠的事情吧。

2010年11月28日星期日

deTour 2010後,對欣賞的看法


星期六走到中環域多利監獄欣賞deTour 2010,
或許由於旁邊是攝影節2010的關係,特別多人不停地按下快門,「咔擦」聲此起彼落。
我不明白,為甚麼人們會以相機、快門、相片等東西去表達對作品的欣賞。

當然,我不能說自己完全不是那類人…
不過我會記下作者的名字,我會先看完作品及作者對它的簡介,才找個角度拍下這些相片。

今次留意到,許多人看到作品,就不停地按著快門,好像那作品會在下一秒鐘消失那樣,作品與我們有甚麼互動的規則,對作品的了解,甚至對作者是誰都可能不知道。

然後我會想,到底按下快門之後,他們獲得的是甚麼,是那刻的快感,是遺留下來的張數,還是那種拍了就擁有了的快感?

商業攝影師之秘談 Oswald Cheung張浚浩

「其實攝影師就是要在幾百分之一秒之間去抉擇按下快門」商業攝影師張浚浩Oswald為我們解釋了攝影師最大的重任。身為商業攝影師廿多年的Oswald拍攝過許多不同種類的題材,亦在拍攝上遇過許多需要抉擇的困難,走到今時今日,他又遇上一個困難,甚至是全港商業攝影師面臨的危機--活化工廠政策。


  • 活化=危機?
不知大家有否聽閒過「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呢?其實工廠地區埋藏了許多不同的產業,例如我們最關注的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政府去年開始計劃去「活化工廠」,希望能為這些產業提供資源及配合香港其他需要,將工廠改變為其他用途,可能轉為陳列室、寫字樓或零售店舖等商業用途。不過這個「活化工廠」措拖卻成為Oswald這些商業攝影師的危機。如工廠大廈的業主申請去改變工業大廈用途,或是重建改裝,明顯會影響這些已在工廠單位內投放許多資源的商業攝影師,萬一業主加租,他們更要考慮去留,造成模棱兩可的局面。
Oswald都沒預料過政府的政策會牽連到他們這些攝影維生的商業攝影師,他更坦然說:「商業攝影師都是人,都需要吃飯交租。」因為工廠單位的樓底高,間隔寬闊,比較適合做影樓,而且租金亦因為工廠區的關係比較便宜,所以大部分商攝影師都會於工廠區內的單位設置影樓。大家若到過影樓都會知道,一個設備完善的影樓除了多支影樓燈、多種背景幕之外,還要有水有電才能完整,當你花了心機時間金錢去佈置影樓後,卻因為工廠單位的租金問題變相成為你最大的支出因素,你又會否願意繼續當個商業攝影師呢?

  • 攝影心態 興趣vs工作
Oswald曾經遇過一個應徵攝影助手的人,原來他只是因為剛購買數碼單反,所以才應徵攝影助手,希望學懂怎樣使用數碼單反,學懂便會離開,這個應徵攝影助手的人看來找錯地方了,他應該去參加廠方提供的相機工作坊,並不是去當個攝影助手。這個案反映了數碼相機普及化的同時,都反映了初心者對攝影心態的變質。另外,還有一個大專學生問Oswald怎樣可以成為專業攝影師,Oswald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富貴人家走到街上買了一袋小販自製的鹹脆花生,發覺味道一流因此向小販詢問可否教他製作鹹脆花生,讓他能在親友間炫耀一番。這個富貴人家學懂了這門手藝,卻減少了小販的生意,只要你別當這個富貴人家,尊重小販這門手藝,那便無傷大雅。

  • 商業攝影師的「賣點」
自問攝影技術了得的你,不妨想像一下當個商業攝影師需要甚麼裝備器材,又怎樣使客戶請你擔任攝影師,怎樣確保整個拍攝過程順利進行……Oswald實話實說,客戶看的主要是攝影師過往所拍的相片、攝影比賽獎項以及名氣資歷,少不得大家都會看重的器材。客戶最先會接觸各攝影師的網頁及作品,從中了解到作品的風格等是否合適,如果攝影師的作品曾被世界知名攝影組織認可或得到其頒發的獎項,就有機會被選中。要是客戶親臨攝影師的影樓,就會把各攝影師的器材互相比較,最快最新最高像素亦會加深客戶對你的印象,他們希望以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相同的效果。為要趕上科技,Oswald他們大約每年半就要更換電腦、軟件等等,開支可算相當大。

  • 時裝拍攝需要策劃些甚麼?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有一定資歷的商業攝影師進行一次拍攝可賺取多少,Oswald則反問我們,要拍攝一張人像照片需要考慮甚麼因素。首先要騁請模特兒、化妝師、髮形師、形象設計師及攝影助手,還要處理服裝、場地背景、時間、器材及最主要的供電問題,十隻手指都已數盡,才能完整地準備好一切,背後還有攝影師與協定好的構思效果。計算至此,到底攝影師應該開個甚麼價錢才可「顧全大局」,大家都心裡有數吧。

  • 攝影:夕陽行業?
雖然數碼相機大行其道,造就許多人都有能力購買相機去接觸攝影,攝影因此變得易學難精。要在我們有限的資源內拍出自己都認為優秀的攝影作品,攝影的心態很重要。當每個拿著數碼單反的人都自稱攝影師,當圖片影像都已泛濫的時候,大家對相片這玩兒的要求已經改變,要在眾多作品中突圍而出,很在乎拍者的想像力、風格及個人品味。Oswald最初作一個商業攝影師的助手,該攝影師能在很短時間內判斷色彩構圖等美感,相片整體營造的氣氛別樹一格,當時他稱為品味超凡。他相信有人需要以攝影維生,還有攝影的生存空間,攝影這行業就不會消失。所以到底攝影是否變成夕陽行業,都要靠大家去決定。

  • Oswald小檔案
張浚浩,Oswald Cheung從事商業攝影師二十多年,資深專業攝影師之一,現擔任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副會長,亦是香港攝影師聯網(HKPPN)會員,是溢楹影像(Studio 2)創立場人。初入行時從攝影助手做起,如今精於各項攝影,擅長廣告、食物、人像及高空拍攝尤甚。

  • 後記
走進Oswald的影樓,隨即看到疊得高高的書籍放滿桌上,當我們閒話家常後,筆者發覺這位攝影師的修為相當高。不但人生閱歷多,而且層次亦相當深(筆者確實未能完全理解言談內容中的內容),經過「賜教」後,發覺他的確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所以與他的閒談實在讓筆者改變了某些看法(甚至是人生觀啊!),有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原文刊於2010年4月2日 《DiGi 數碼雙周》#200 DiGi Talk)

2010年11月22日星期一

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抽離感


我不了解, 最近為甚麼總是精神仿佛似的...
雖然心中的事情有進展, 不過還是怎麼都對自己在寫的東西完全沒興趣...
寫的時候都很抽離...像到了另一個世界似的...

香港的根--我們的大澳


香港的根--我們的大澳
孫樹坤個人攝影展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都會知道香港從前是個漁村,是個轉口港,發展到今時今日香港已經變成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要回看從前香港的風貌,或許只可在歷史書、圖片庫中找到。幸好,香港還保留著一個漁村--大澳,這個位置偏遠的小漁村讓我們,甚至其他地方的遊客可以一睹從前香港的漁村風貌,從事新聞攝影及圖片編輯工作多年的孫樹坤(下稱孫氏),本年初於大澳舉辦了個人攝影展,透過相片將大澳的風貌故事娓娓道來。

  • 緣起:熱愛大澳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因為比較偏僻的關係,要通往大澳只有乘搭大嶼山巴士(當然大嶼山的士也可)及渡輪這兩種交通工具,要在東涌乘搭大嶼山巴士都需要四十五分鐘時間,路程可謂相當遠。為甚麼孫氏會在這個偏僻的地方進行拍攝呢?原來,廿多年前的大澳社區發展仍未完善,居民藉著傳媒的採訪讓政府關注區內的問題,當時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的孫氏需要走進大澳作採訪,發現大澳是個與別不同的地方,於是閒時都會走進大澳逛逛,把大澳的特色拍下來,漸漸與當地居民熟絡起來,拍照的地方角度就更多元化了。

  • 閒情:大澳特色
提到大澳,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蝦膏及棚屋,這兩項特色就連香港旅遊發展局都有提及,現時南中國沿海一帶只剩香港大澳遇有棚屋這漁村特色。其實除了這兩項特色外,大澳保留了許多香港從前的風貌,更有觀音廟、關帝廟及楊侯古廟,附近有鹽田遺址。因為大澳的村落被河道分隔,從前村民以繩纜運作的「橫水渡」渡河,這個大澳特色相當著名,如今則被新吊穚取代,這些大澳特色都反映這地方保留了純樸的漁村風貌,更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基於棚屋戶戶相連的設計,鄰居之間仍能保留那份關愛,即使來到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再在大澳長期居往,放假或大時大節仍會聚首一堂,感覺相當融合。無論大澳的風貌,還是大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讓作為自由攝影師的孫氏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提材。

  • 舉行展覽:為大澳出力
在大澳出出入入十數年,孫氏所拍的照片不計其數,為甚麼近期決心舉辦《我們的大澳》這個展呢?事出必有因,政府較早前曾向公眾咨詢,政府會撥六億款項發展大澳,更列出數項建議作公眾咨詢,其中的噴泉廣場及觀光通道更讓大家驚訝,於是孫氏便開始籌備這個有關大澳的攝影展。他希望這次展覽能讓更多人了解大澳的風貌特色,可以改變政府這些發展項目,保留地道的特色之餘,讓旅客們親身去感受香港僅存的另一種生活節奏,讓旅客了解香港的前世,同時希望生活節奏急速的都市人,可以享受這種悠閒和諧的生活氣氛。

  • 展出作品的選材
孫氏在《我們的大澳》內展出一共六十五張作品,作品大致分為五大主題,其中有春節、候王誕、蝦膏等,還有些全景照片。從籌備至展出花了兩個月時間,因為他在大澳拍攝的照片數量多不勝數的關係,他篩選了很多次,這次作品大多都以數碼相機拍攝,所以大多都是近期的大澳風貌。孫氏選擇這五個主題,能讓旅客們看到更多大澳居民的另一面,因為年青人會在這些鄉村節日回到大澳樂敘天倫。雖然現在真正在大澳長期居住的居民大約有二千人,而且大多都比較年長,不願與子女搬到市區生活,不過閒來與鄰居把酒共歡,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又的確讓人嚮往,難怪孫氏希望把這地方保留及分享。

  • 展出場地分散
看到這個展覽的單張,發現這五個主題作品分別放在五個相隔頗遠的場地,有蝦膏廠,有棚屋,有咖啡座,原來孫氏希望大家感受到大澳當地的特色風貌,加上配主題的關係,於是把其作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讓大家走遍整個大澳,這樣我們就可一面拍攝,一面欣賞其作品了。孫氏認為我們應該把香港有價值的地方保留,不單以相片形式保留,更以適當的發展去把該地方保留,如果政府能於大澳建立多些指示牌,讓更多旅客來到這漁村,而不是興建商場趕絕原有風貌,相信大澳這特色能夠存在更長。

  • 難度:作品裝裱
既然展場分散,而且又要公眾都可觀看的話,展品的擺放位置及擺放技巧得花些工夫。孫氏告訴我們有些作品以橫額(Banner)形式展出,其他則以相紙鐳射打印出來,因為有些展品會放到棚屋展覽,最近天氣又潮濕又大風,他只好以強力雙面膠紙及鐵釘固定展品,的確花盡心思。近訪問數天,他都要到大澳進行固定工作,看來這次展覽絕對值得我們前往。

  • 孫樹坤小檔案
孫樹坤(Leon Suen)從事新聞攝影及圖片編輯工作多年,曾於《明報周刊》、《明報》、《蘋果日報》、《香港電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合眾國際社》 及《路透社》等媒體工作。除攝影及編輯工作外,亦關注新聞攝影發展,曾歷任兩屆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期間策劃了幾個大型展覽,包括有「瞬息訊息」、「香港二十四小時」的攝影活動及展覽。現時是一名自由攝影師,並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及香港藝術學院擔任兼職講師,亦同時致力參與以攝影作為媒介的藝術教育計劃。
孫樹坤的個人網頁
  • 後記
難得我們與這位攝影師「傾得盡興」,筆者很久都沒那麼暢快地與被訪者聊天了。我們從大澳的歷史,到最近政的政策都一一談及,甚至大澳保存了一些歷史的小秘密都與我們分享,讓筆者「眼界大開」,雖然筆者並未走到大澳去看他的作品,去感受當地的閒情,不過相信仍可在展期完畢前去經歷一番,希望能在大澳與你們遇上。

(原文刊於2010年3月5日 《DiGi 數碼雙周》#198 DiGi Talk)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越唱越強 - 容祖兒

今天送給自己的歌:



作曲:Hukiko Nakamura / Sonrui
填詞:夏至
編曲:舒文@Zoo Music
監製:舒文@Zoo Music

我信天真的鬥志
需挫敗仍然嘗試 蝕底過當做投資
滿腦太多好主意 從此懷著大志

要越唱越強 艱辛波折別去想
再放聲高唱 唱到底仍鏗鏘
我越唱越勇找到方向 即使一個亦夠響
我已索性不理 你會否熱情來欣賞
我 決心 不理形象 發洩我想
我繼續狂唱 唱到自信更高漲

我要隻身去膽搏膽
跌痛也一個人承擔
遇到些少感嘆 我仍憑傻勁
來抗衡來平反 如孤單都懂得撐

我以最天真的鬥志

需挫敗仍然嘗試 蝕底過當做投資
信我會有天可以 憑聲音去完成大志

要越唱越強 艱辛波折別去想
我會再放聲高唱 唱到聲嘶仍然鏗鏘
我越唱越勇找到方向 即使一個亦夠響
我已索性不理 你會否熱情來欣賞
我 決心 一個前行 我信我想
懶理別人自信堅強更高章
憑我態度全力再上 到世界絕嶺演唱

我越唱越強 艱辛波折未去想
再放聲高唱 唱到底仍鏗鏘
我越唱越勇找到方向 即使一個亦夠響
我已索性不理 你會否熱情來欣賞
我 決心 一個前行 我信我想
懶理別人自信堅強更高章
憑我態度全力再上 到世界絕嶺演唱

唱到自信更高漲 放肆放任的去唱
來年定了方向 唱到了也想唱
唱到了也想唱 我會竭力的去唱
全憑自信去高唱

提醒

最想做的事情嘛...
不過因為沒有很討厭的事情, 所以相對沒有很喜歡的事情吧.
對任何事物的情感隨年歲減退...

你沒有真的那麼想要。.....或者,你覺得自已不重要。
生命有限,每個人隨時都可能會死,你還在等什麼?
每經歷一件事情,都是他要你透過事情好好學習!
尋找的不單是目的地,尋找的是那種新奇的自由感覺。

上善若水
將規則看成框框,還是引導你得以成功的工具,都由你的心態去決定。
心態問題,對,需要繼續調整。

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相片就如身體一樣

你看見嗎?
你會看到這些光斑的嗎?
相片就如身體一樣,裝載著原本沒有的東西,是相片的特性,是身體的特性。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為一生一次的幸福努力



 為一生一次的幸福努力 WPHK香港婚禮攝影師公會

結婚--許多不同的地方都有這個儀式,而結婚對於許多人而言,一生人只會發生一次。大家為隆重其事都會花許多時間去籌備,拍婚紗照、訂酒席、排期註冊等,這些準備為的都是希望結婚當日可以更完美。其中的婚禮攝影師更功不可沒,他們能把新人們的整個結婚的過程都留存下來,你可把這幸福的過程重新回憶。近年更有一班婚禮攝影師組織了WPHK香港婚禮攝影師公會,把香港的婚禮攝影師都組織起來。

  • 細說WPHK的源起
其中一位創辦人CM告訴我們,原來許多國家地區經已有一個個婚禮攝影師公會,甚至全球有個國際婚禮及人像攝影師公會(WPPI),他們只是仿傚別人的做法,把香港部分婚禮攝影師都組織起來。WPHK的會員不單會定期聚會分享心得,甚至會透過研討會及講座讓各會員的專業能力提升。另一位創辦人DM更指出WPHK建立之後,大家在這行內商議了許多工作時的條款,為讓客人們對婚禮攝影師更尊重。筆者曾聽說有婚禮攝影師因為未與客人於事前商議好細節,拍攝當日就連午飯時間都幾乎沒有,工作時間更試過長達十數小時,條款真苛刻。WPHK成立後,某程度上可保證各婚禮攝影師,而且他們聚首一堂的機會,還可讓攝影師間的技巧提升。

  • 有關結婚相片的風格特色
不得不提,原來準新人於結婚前穿著婚紗禮服到處進行人像拍攝,是香港人比較獨有的特色,這種Pre-wedding人像攝影在其他地方進行時,準新人會穿著便服進行拍攝。相信對於女生而言,不論婚禮當日還是Pre-wedding也好,相片裡的自己都是一個幸福的自己,總希望那些照片都以最美的一面見人,另外穿婚紗背後所代表的事情相當重大,如果穿著婚紗四圍進行拍攝,少不免會為準新人們帶來些微麻煩,所以其他地方甚少會出現這種Pre-wedding的情況。

  • 四人的入行因由
先說說一個特別的例子,其中一位創辦人Dennis還在讀書的時候已作攝影助手的了,經過3年的攝影生涯,Dennis開設了自己的攝影公司;其中一位創辦人Lawrence與CM及DM最初都是替親友於婚宴時拍攝,後來得到朋友們的賞識,便開始替其他朋友進行拍攝,拍攝的報酬是利是,慢慢建立個人的口碑後,便製作一個個人網頁,讓更多不認識自己的人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這樣自然會有客人詢問了。他們在這些繁忙的結婚季節,平均每月都有約15日需要進行拍攝,Lawrence更說不辛苦,是因為他喜歡拍攝嗎?在結婚淡季,他們多拍Pre-wedding人像照片,這樣就可以不致閒來無事做了。

  • 怎樣當個婚禮攝影師?
其實大家可見他們幾個最初都因為親友邀請他幫忙拍攝婚宴花絮開始,又或是擔任攝影助手。當然首先要對攝影充滿熱誠,即使拍攝時間長都會繼續堅持下去,這樣才能練專業的拍攝技巧及擁有自己想要的風格,他們在結婚季節甚至一晚只睡四小時,卻仍然樂於拍攝。如DM所說,只要用自己的拍攝風格把整件事情美化,能帶出美妙幸福的感覺,就是婚禮攝影師該做的事情。無論性格怎樣也好,只要你的攝影作品有自己的個人風格,自然會有人欣賞你。好像有些攝影師進行拍攝時不怎麼說話,有些則有讓出席的人開懷地笑,各自都有欣賞你的人,只要做回你自己去投入拍攝就可以了。

  • 怎樣才算一張好的結婚/婚紗照?
以多個角度去分析這問題的CM及DM有以下的答案:首先以客人的角度去分析,他們喜歡些讓人快樂的相片,只要相片中的主角美麗,能帶出屬於結婚的感覺就可以了。以攝影師的角度去看,利用光、構圖及色彩等使整張相片帶出其氣氛,最要緊是要有自己的風格,這樣較容易拍得一張好相片。

  • 婚禮攝影師擔當的角色
相信大家都曾經遇過整個婚宴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人拿著單反進行拍攝,有些會是「大會攝影師」,有些是來臨的賓客,究竟怎能分出誰是「大會攝影師」,一次婚宴又會有多少個「大會攝影師」呢?根據各攝影師的經驗,客人的賓客手上或會拿著些相近級數的單反,相機的質素固然重要,不過相片的效果仍然是客人考慮的重要原因,所以相機的級數及鐘頭的質素都會是婚禮攝影師需要顧及的事情。另外,大會攝影大多都分為兩個,一個負責比較正式的記錄,他們會負責拍攝大合照、團體照等,為長輩作個正式的記錄;第二個負責拍攝花絮,例如會場的擺設、賓客談笑的情形等,近年大家都比較著重拍花絮的攝影師質素,亦造就我們的出現。

  • 加入WPHK的資格
筆者瀏覽過WPHK的網頁,發覺他們的資料都很詳盡,其中包括會員的網頁、收費、拍攝項目等,還有定期聚會的詳情。他們四人創辦WPHK時,都會有點吃力,事關他們本身有工作需要做,另外還要兼顧整個組織,當公會開漿穩定下來,他們選出一些幹事互相分工,讓整個組織有條理之餘,又不會因而變得吃力。要加入WPHK原來並沒有筆者想像中那麼難,只要把你的婚禮/婚紗攝影作品放到自己的個人網頁,然後到WPHK網頁填寫表格就可以了。較資深的婚禮攝影師可以加入第二級會員,只要擁有三年全職婚禮攝影師,再看過相片的質素,就有機會加入了。

香港婚禮攝影師公會Wedding Photographers Of Hong Kong(WPHK)成立於2008年,WPHK是一個非謀利組織,由專業婚禮攝影師Lawrence Tsang、Dennis Mok、DM及CM Leung共同創辦。WPHK透過舉辦研討會、講座及活動,促進及維持高水準的專業能力及商業道德的婚禮(Wedding)及婚紗(Pre-wedding)攝影行業。


他們四人之網頁
CM Leung

DM

Dennis Mok

Lawrence Tsang
  • 後記
難得可以一次與四位婚禮攝影師相聚,談及他們創辦WPHK的過程及其攝影歷程,實讓筆者眼界大開。婚禮攝影師目前都是攝影界內比較熱門的行列,對結婚相片有求的客人大有人在,只不過工作時間會比較長,而且最初「執相」這後期功夫亦花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尊重。他們每次聚會都有約七十人出席,希望他們可繼續保持相片的質素,亦希望有更多人尊重這相當忙碌的行業。 

(原文刊於2010年2月19日 《DiGi 數碼雙周》#197 DiGi Talk)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草蜢


看著草蜢站在葉子上,樂得清閒。
我們卻不停為身邊的大小事情忙著……

2010年11月4日星期四

知己知彼 百影百中 Samson So蘇毅雄



某天晚上聽著電台主持人清談有關數碼相機普及的問題,主持人提到親友自從購買單反後,假日都會到郊野公園郊遊拍攝,令筆者聯想到一位知識廣博的生態攝影師--蘇毅雄(Samson So)。Samson熱愛大自然,不論其生物知識還是其攝影作品都足以讓你驚嘆,今次我們就來到九龍公園與Samson暢談生態拍攝的種種。


我:進行生態攝影時,我們需要甚麼裝備?

Samson:先說我今天準備的拍攝器材,要拍攝雀鳥除了單反及300mm或以上的長鏡之外,還要一支穩固的腳架及快門線,別小看這兩項輔助器材,它們對獲得清晰的照片有相當大的幫助。雖然拍攝雀鳥所用的鏡頭大多都有著一定重量,不過由於拍攝角度太窄的關係,就算你的拍攝器材多重亦難保照片會因手震變得朦朧,加上雀鳥拍攝需要花的時間可長可短,一支穩固的腳架千萬別缺少;快門線的全要用途都一樣,能減低照片朦朧的機會,避免大家以為獲得佳作,最後卻又失望。另外強烈建議各拍友帶備一個雙筒望遠鏡,當你發現遠處有疑似拍攝對象,都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觀察,加快拍攝時的準確度。


我:拍攝時需要怎樣處理器材,又怎樣保存其裝備呢?

Samson:因為郊外環境的空氣中難免會有沙塵、花粉、霉菌等等,所以建議大家在室內環境下(例如在車廂內)先裝好機身與鏡頭,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機會,對於相機的保養會較簡單。如要在潮濕的天氣進行拍攝,風褸可以幫助遮擋大部分的水點,在不用拍攝時就大派用場了。拍攝完畢後,同樣在室內環境下收拾裝備會較安全,回到家中切勿隨即把機身鏡頭放進去,應用小風泵吹走塵埃,再用柔軟不脫毛乾布抹淨,才將器材放入防潮箱內,確保器材不會把其他物質傳到其他器材上。


我:在拍攝前,我們除了帶備以上器材之外,還需要準備其麼?

Samson:其實近年許多郊遊人士都很即興,我曾經遇過一些郊遊人士問過我「此路通往哪裡?」的問題,而我則在帶領活動,那時讓我覺得他們未作好出門的準備。其實最基本先要預算自己的行程,先確保自己的安全,才能確保自己能拍到喜愛的照片啊!其次可以先在家搜集些資料,不論是雀鳥出沒地點,還是雀鳥的雜性都可預知了解,再根據其雜性在適當的時間到達雀鳥出沒的地點,就萬無一失了。


我:我們要怎樣拍攝才不會干擾到牠們的生態環境?

Samson:首先建議大家別相約一大群人去拍攝,因為嘈雜聲會容易導致牠們離開,同時亦不要使用閃燈去搔擾牠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亦要與雀鳥保持距離。試想像當你要拍攝街上的途人,正常情況都不會開閃光燈。(那麼要是拍攝昆蟲的話,又可以使用閃光燈嗎?)因為未有資料顯示閃光燈會否對昆蟲有影響,所以拍攝昆蟲時,可根據拍攝需要而定。剛提到不應干擾牠們的生活環境,同樣包括要帶走所有攜帶物品,包括食用後的包裝袋、膠樽等,保持環境清潔是個人的品德,不論去到哪兒都要遵守。


我:對於各有興趣嘗試拍雀鳥的拍友有甚麼建議?

Samson:如果覺得遠攝鏡的價錢昂貴,而又想進行雀鳥拍攝的話,可考慮購買二手鏡頭,或是購買擁有300mm的變焦鏡都可以了。最初可以選擇些較容易拍到雀鳥的地方,例如九龍公園、郊野公園等,拍攝前多觀察,先了解拍攝對象的生活習性,做些資料搜集,增加拍攝的機會。嘗試以多不同角度去拍攝,機身與鏡頭盡量不分離,我們俗語有:「長鏡擺褲袋」,意思是避免錯失拍攝機會。要緊記生態攝影,是要走入大自然,去享受置身大自然的感覺。


  • Samson So小檔案
蘇毅雄(Samson So)現為生態協會總監,於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獲得科學學士及哲學碩士,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新聞碩士。自九十年代起,一直從事有關香港及中國大陸自然保護區人員培訓及生態考察工作,並進行各類自然教育推廣工作,包括生態導賞、環境教育課程、公開演講及工作坊等。他是位多產的自由寫作人及攝影師,以其文章、照片及所舉辦的活動,為自然保護及環境教育出力。他曾參與撰寫或製作超過二十本有關自然生態、環境教育及綠色旅遊的書籍,並有近二百份中英文章,在香港、中國大陸、亞洲地區及歐美發表。

有關雀鳥拍攝的有用網址
生態協會

香港觀鳥會

漁農自然護理署

  • 後記
雖然筆者常常都路過九龍公園,不過卻不知道這地方是生態攝影的福地。單是訪問當天,就有一對鵲鴝在我們附近出現,距離不到一米,就連Samson都因距離太近而無法用那支長炮進行拍攝,鵲鴝的身形圓圓的,相當可愛,在市區都有較罕見的雀鳥品種,實在難得一見。有幸與Samson分享生態拍攝的見聞,都已難得,盼望未來的日子都可以向他指教。

(原文刊於2009年12月25日 《DiGi 數碼雙周》#193 DiGi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