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攝影師就是要在幾百分之一秒之間去抉擇按下快門」商業攝影師張浚浩Oswald為我們解釋了攝影師最大的重任。身為商業攝影師廿多年的Oswald拍攝過許多不同種類的題材,亦在拍攝上遇過許多需要抉擇的困難,走到今時今日,他又遇上一個困難,甚至是全港商業攝影師面臨的危機--活化工廠政策。
不知大家有否聽閒過「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呢?其實工廠地區埋藏了許多不同的產業,例如我們最關注的創新科技、文化及創意產業。政府去年開始計劃去「活化工廠」,希望能為這些產業提供資源及配合香港其他需要,將工廠改變為其他用途,可能轉為陳列室、寫字樓或零售店舖等商業用途。不過這個「活化工廠」措拖卻成為Oswald這些商業攝影師的危機。如工廠大廈的業主申請去改變工業大廈用途,或是重建改裝,明顯會影響這些已在工廠單位內投放許多資源的商業攝影師,萬一業主加租,他們更要考慮去留,造成模棱兩可的局面。
Oswald都沒預料過政府的政策會牽連到他們這些攝影維生的商業攝影師,他更坦然說:「商業攝影師都是人,都需要吃飯交租。」因為工廠單位的樓底高,間隔寬闊,比較適合做影樓,而且租金亦因為工廠區的關係比較便宜,所以大部分商攝影師都會於工廠區內的單位設置影樓。大家若到過影樓都會知道,一個設備完善的影樓除了多支影樓燈、多種背景幕之外,還要有水有電才能完整,當你花了心機時間金錢去佈置影樓後,卻因為工廠單位的租金問題變相成為你最大的支出因素,你又會否願意繼續當個商業攝影師呢?
Oswald曾經遇過一個應徵攝影助手的人,原來他只是因為剛購買數碼單反,所以才應徵攝影助手,希望學懂怎樣使用數碼單反,學懂便會離開,這個應徵攝影助手的人看來找錯地方了,他應該去參加廠方提供的相機工作坊,並不是去當個攝影助手。這個案反映了數碼相機普及化的同時,都反映了初心者對攝影心態的變質。另外,還有一個大專學生問Oswald怎樣可以成為專業攝影師,Oswald說了一個比喻:有一個富貴人家走到街上買了一袋小販自製的鹹脆花生,發覺味道一流因此向小販詢問可否教他製作鹹脆花生,讓他能在親友間炫耀一番。這個富貴人家學懂了這門手藝,卻減少了小販的生意,只要你別當這個富貴人家,尊重小販這門手藝,那便無傷大雅。
自問攝影技術了得的你,不妨想像一下當個商業攝影師需要甚麼裝備器材,又怎樣使客戶請你擔任攝影師,怎樣確保整個拍攝過程順利進行……Oswald實話實說,客戶看的主要是攝影師過往所拍的相片、攝影比賽獎項以及名氣資歷,少不得大家都會看重的器材。客戶最先會接觸各攝影師的網頁及作品,從中了解到作品的風格等是否合適,如果攝影師的作品曾被世界知名攝影組織認可或得到其頒發的獎項,就有機會被選中。要是客戶親臨攝影師的影樓,就會把各攝影師的器材互相比較,最快最新最高像素亦會加深客戶對你的印象,他們希望以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相同的效果。為要趕上科技,Oswald他們大約每年半就要更換電腦、軟件等等,開支可算相當大。
相信大家都想知道有一定資歷的商業攝影師進行一次拍攝可賺取多少,Oswald則反問我們,要拍攝一張人像照片需要考慮甚麼因素。首先要騁請模特兒、化妝師、髮形師、形象設計師及攝影助手,還要處理服裝、場地背景、時間、器材及最主要的供電問題,十隻手指都已數盡,才能完整地準備好一切,背後還有攝影師與協定好的構思效果。計算至此,到底攝影師應該開個甚麼價錢才可「顧全大局」,大家都心裡有數吧。
雖然數碼相機大行其道,造就許多人都有能力購買相機去接觸攝影,攝影因此變得易學難精。要在我們有限的資源內拍出自己都認為優秀的攝影作品,攝影的心態很重要。當每個拿著數碼單反的人都自稱攝影師,當圖片影像都已泛濫的時候,大家對相片這玩兒的要求已經改變,要在眾多作品中突圍而出,很在乎拍者的想像力、風格及個人品味。Oswald最初作一個商業攝影師的助手,該攝影師能在很短時間內判斷色彩構圖等美感,相片整體營造的氣氛別樹一格,當時他稱為品味超凡。他相信有人需要以攝影維生,還有攝影的生存空間,攝影這行業就不會消失。所以到底攝影是否變成夕陽行業,都要靠大家去決定。
張浚浩,Oswald Cheung從事商業攝影師二十多年,資深專業攝影師之一,現擔任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副會長,亦是香港攝影師聯網(HKPPN)會員,是
溢楹影像(Studio 2)創立場人。初入行時從攝影助手做起,如今精於各項攝影,擅長廣告、食物、人像及高空拍攝尤甚。
走進Oswald的影樓,隨即看到疊得高高的書籍放滿桌上,當我們閒話家常後,筆者發覺這位攝影師的修為相當高。不但人生閱歷多,而且層次亦相當深(筆者確實未能完全理解言談內容中的內容),經過「賜教」後,發覺他的確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所以與他的閒談實在讓筆者改變了某些看法(甚至是人生觀啊!),有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原文刊於2010年4月2日 《DiGi 數碼雙周》#200 DiGi Tal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