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

香港的根--我們的大澳


香港的根--我們的大澳
孫樹坤個人攝影展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都會知道香港從前是個漁村,是個轉口港,發展到今時今日香港已經變成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要回看從前香港的風貌,或許只可在歷史書、圖片庫中找到。幸好,香港還保留著一個漁村--大澳,這個位置偏遠的小漁村讓我們,甚至其他地方的遊客可以一睹從前香港的漁村風貌,從事新聞攝影及圖片編輯工作多年的孫樹坤(下稱孫氏),本年初於大澳舉辦了個人攝影展,透過相片將大澳的風貌故事娓娓道來。

  • 緣起:熱愛大澳
大澳,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因為比較偏僻的關係,要通往大澳只有乘搭大嶼山巴士(當然大嶼山的士也可)及渡輪這兩種交通工具,要在東涌乘搭大嶼山巴士都需要四十五分鐘時間,路程可謂相當遠。為甚麼孫氏會在這個偏僻的地方進行拍攝呢?原來,廿多年前的大澳社區發展仍未完善,居民藉著傳媒的採訪讓政府關注區內的問題,當時從事新聞攝影工作的孫氏需要走進大澳作採訪,發現大澳是個與別不同的地方,於是閒時都會走進大澳逛逛,把大澳的特色拍下來,漸漸與當地居民熟絡起來,拍照的地方角度就更多元化了。

  • 閒情:大澳特色
提到大澳,相信大家都會想到蝦膏及棚屋,這兩項特色就連香港旅遊發展局都有提及,現時南中國沿海一帶只剩香港大澳遇有棚屋這漁村特色。其實除了這兩項特色外,大澳保留了許多香港從前的風貌,更有觀音廟、關帝廟及楊侯古廟,附近有鹽田遺址。因為大澳的村落被河道分隔,從前村民以繩纜運作的「橫水渡」渡河,這個大澳特色相當著名,如今則被新吊穚取代,這些大澳特色都反映這地方保留了純樸的漁村風貌,更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基於棚屋戶戶相連的設計,鄰居之間仍能保留那份關愛,即使來到這一代的年輕人不再在大澳長期居往,放假或大時大節仍會聚首一堂,感覺相當融合。無論大澳的風貌,還是大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讓作為自由攝影師的孫氏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提材。

  • 舉行展覽:為大澳出力
在大澳出出入入十數年,孫氏所拍的照片不計其數,為甚麼近期決心舉辦《我們的大澳》這個展呢?事出必有因,政府較早前曾向公眾咨詢,政府會撥六億款項發展大澳,更列出數項建議作公眾咨詢,其中的噴泉廣場及觀光通道更讓大家驚訝,於是孫氏便開始籌備這個有關大澳的攝影展。他希望這次展覽能讓更多人了解大澳的風貌特色,可以改變政府這些發展項目,保留地道的特色之餘,讓旅客們親身去感受香港僅存的另一種生活節奏,讓旅客了解香港的前世,同時希望生活節奏急速的都市人,可以享受這種悠閒和諧的生活氣氛。

  • 展出作品的選材
孫氏在《我們的大澳》內展出一共六十五張作品,作品大致分為五大主題,其中有春節、候王誕、蝦膏等,還有些全景照片。從籌備至展出花了兩個月時間,因為他在大澳拍攝的照片數量多不勝數的關係,他篩選了很多次,這次作品大多都以數碼相機拍攝,所以大多都是近期的大澳風貌。孫氏選擇這五個主題,能讓旅客們看到更多大澳居民的另一面,因為年青人會在這些鄉村節日回到大澳樂敘天倫。雖然現在真正在大澳長期居住的居民大約有二千人,而且大多都比較年長,不願與子女搬到市區生活,不過閒來與鄰居把酒共歡,這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又的確讓人嚮往,難怪孫氏希望把這地方保留及分享。

  • 展出場地分散
看到這個展覽的單張,發現這五個主題作品分別放在五個相隔頗遠的場地,有蝦膏廠,有棚屋,有咖啡座,原來孫氏希望大家感受到大澳當地的特色風貌,加上配主題的關係,於是把其作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讓大家走遍整個大澳,這樣我們就可一面拍攝,一面欣賞其作品了。孫氏認為我們應該把香港有價值的地方保留,不單以相片形式保留,更以適當的發展去把該地方保留,如果政府能於大澳建立多些指示牌,讓更多旅客來到這漁村,而不是興建商場趕絕原有風貌,相信大澳這特色能夠存在更長。

  • 難度:作品裝裱
既然展場分散,而且又要公眾都可觀看的話,展品的擺放位置及擺放技巧得花些工夫。孫氏告訴我們有些作品以橫額(Banner)形式展出,其他則以相紙鐳射打印出來,因為有些展品會放到棚屋展覽,最近天氣又潮濕又大風,他只好以強力雙面膠紙及鐵釘固定展品,的確花盡心思。近訪問數天,他都要到大澳進行固定工作,看來這次展覽絕對值得我們前往。

  • 孫樹坤小檔案
孫樹坤(Leon Suen)從事新聞攝影及圖片編輯工作多年,曾於《明報周刊》、《明報》、《蘋果日報》、《香港電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合眾國際社》 及《路透社》等媒體工作。除攝影及編輯工作外,亦關注新聞攝影發展,曾歷任兩屆香港攝影記者協會主席,期間策劃了幾個大型展覽,包括有「瞬息訊息」、「香港二十四小時」的攝影活動及展覽。現時是一名自由攝影師,並於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及香港藝術學院擔任兼職講師,亦同時致力參與以攝影作為媒介的藝術教育計劃。
孫樹坤的個人網頁
  • 後記
難得我們與這位攝影師「傾得盡興」,筆者很久都沒那麼暢快地與被訪者聊天了。我們從大澳的歷史,到最近政的政策都一一談及,甚至大澳保存了一些歷史的小秘密都與我們分享,讓筆者「眼界大開」,雖然筆者並未走到大澳去看他的作品,去感受當地的閒情,不過相信仍可在展期完畢前去經歷一番,希望能在大澳與你們遇上。

(原文刊於2010年3月5日 《DiGi 數碼雙周》#198 DiGi Tal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