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醫生與影星的「香港印象」


提起「香港」這個名詞,有些人會想起「東方之珠」,甚至「亞洲國際都會」,對於兩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而言,香港更是一個攝影題材甚廣的地方。身為國際巨星的周潤發,與攝影家黃貴權於去年舉行「香港印象」攝影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們心目中對香港的印象。到底不平凡的他們,會以甚麼心態看待攝影呢?

  • 與黃醫生對話
我:經歷了那麼多年的拍攝,對攝影的看法有沒有改變?又以甚麼態度去拍攝?

黃:這麼多年,對於攝影的態度都沒多大改變,仍然是追求美。無論是透過甚麼媒介去表達的藝術,最重要的都是對美的感應。例如別人不會發覺那小花小草的美,而你卻能夠發現,這就是美的感應。這當然都關乎你的修養,就好像我未能把照片拍得像發哥的那麼有質感。其實照片能將瞬間的美化為永恆,就在乎怎樣利用攝影去保留那刻的美。每一次拍攝都帶著平常心,不論能否遇到你想捕捉的那刻,都要享受攝影時候的樂趣。


我:你為怎樣才拍到好照片?最初接觸攝影時,該怎樣起步?

黃:首先要知道怎樣才是好的照片,一張照片可以是具有歷史性,能吸引別人欣賞的,但最終都是跟美感有關聯的。拍攝的時候要隨意隨心,換句話說,如走馬看花般拍攝,是拍不出好照片的。除了剛才提及個人對美的感應之外,還要配合天時,把你遇到覺得美的那一瞬間拍下來。例如你往日本賞雪,都要碰巧那幾天下雪才能拍得美麗的雪景。最初接觸攝影,建議他們找個攝影家的作品去模仿,慢慢就能體會到那位攝影家所拍的照片背後,所表達的意念及美感,這樣較容易進步。


我:在整個攝影歷程中可分為哪幾個階段?有甚麼事物導致你的攝影更進一步?

黃:攝影隨著時間的流逝,由從前的黑白菲林相機到現在的數碼相機,都使我們進到不同的階段。黑白照片所含的黑白灰,使看者發揮更多的想象,所涉及的是光差;彩色照片讓畫面變得更豐富,色差會影響整張照片的效果。另外,影響我最深的事物相信是國畫。有一段時間沒怎麼拍攝上的改變,於是看多了國畫,便把國畫的那種美融入到我的照片,手法都改變了不少。

  • 與發哥對話
我: 為何會與黃醫生舉辦這個展覽?為何以「香港印象」為主題?

發哥:我閒時都會外出拍攝,經過無數次的拍攝都累積了不少照片。我跟黃醫生因為攝影而認識,大家都喜愛香港,大家都喜歡攝影,今次的展覽都是機緣巧合之下舉辦的。某次黃醫生發現了一批遺失甚久的黑白照,照片大多反映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傾談間了解到大家對香港都十分鍾情,大家都希望利用照片,見證香港多年來的轉變,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多些香港歷年來的風貌。我們所拍的照片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照片所帶出的訊息不同,大家對香港的印象就自然會有所不同。


我: 鍾情於夜間拍攝的原因是甚麼?為甚麼喜歡用使8" x 10"的菲林相機呢?

發哥:香港的夜景特別美,而且夜晚的景色並不是隨處都可以拍出漂亮,需要很局部去拍攝。利用8" x 10"菲林相機的感覺不同,最初於國內看見別人利用8" x 10"相機所拍的照片很美,便在香港學習操作8" x 10"相機的技巧。我很喜歡自己沖放照片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數碼相機則會使我忙於拍攝,因為不想錯過每一瞬間的影像,使自己整個人都緊張起來。


我: 你對於黃醫生的攝影有甚麼看法?

發哥:他的作品有一種詩意,有規劃,可以表達世間上的美。或許是因為他當醫生的關係,他所拍的照片都能表現他的豁達,很闊廣,帶給看者一種灑脫的感覺。


我: 那麼你自己又怎樣看攝影?

發哥:常常於鏡頭前面演戲,有時都會受到票房的壓力,攝影對我而言可以滿足自己,又從中找到樂趣,甚至可以舒緩壓力,達到一種平衡。攝影可以很空泛,亦可以很容易發揮創意,某程度可以表現拍攝者的修養。

  • 黃貴權簡介
黃貴權醫生早年隨攝影大師鄧雪峰先生學習攝影,後來獨當一面,舉辦多個攝影展覽。本輯作品拍攝於1966-1975年間。鏡頭所見,印象猶新,撫今追昔,浮想連翩。三十多年來,環境變遷,滄海桑田,往昔良辰美景已成追憶。通過這些照片,重溫當年社會一片和諧歡樂,感受歲月流光,倍覺難能可貴。

  • 周潤發簡介
國際巨星周潤發,被人拍攝無限次,卻非常享受按下快門的一瞬間感覺,對於出生地香港更為鍾情。他對是次展覽的作品,以「縱使物換星移,依然人間有情,讓我們捕捉剎那光影,細味香港當下人情景緻。」來作展覽的簡介。

  • 後記
這次是一次很難能可貴的展覽,展出的照片能充分反映香港人的經歷,亦能反映出黃醫生及發哥的拍攝風格。從訪問的言談中,都感到他們各自對對方都十分欣賞,亦感受到他們之間的了解。他們都分別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們,對於他們而言,攝影能填補日生活間的不足,能讓身心得以平衡。那麼對你而言,攝影又對你有甚麼影響呢?


(原文刊於2009年3月20日 《DiGi 數碼雙周》#173 DiGi Talk)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