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攝影新鮮人--(5) 曝光

首先要感謝舊同事們啊!
各初心者若曾與其他拍友同行,總會在請教各「師兄」時聽到「曝光」這個名詞,到底我們怎樣介定相片的曝光是否正常,我們又怎樣於拍攝時控制相片的曝光呢?其實幾乎每個人都可分辨到曝光不足、曝光正常或曝光過度的相片,看看下面的三張相片,你就發覺自己可以分辨了。
  • 曝光控制
曝光就是讓光投射到相機內的感光元件(或昔日的菲林)上,產生信號,再轉化成影像。「曝光正常」就是感光元件收集到適量的光,相片的影像悅目不礙眼;「曝光不足」即是收集的光不足夠,相片的影像整體都比較暗;「曝光過度」則代表太多光進入感光元件,相片整體都比較白比較光。前幾篇已介紹過「曝光鐵三角」的三位成員,我們就利用感光度、光圈及快門去控制曝光,現在透過以下三張相片簡單告訴大家怎樣去控制吧。
  • 水龍頭的比喻
筆者於上篇曾經以水龍頭的流水量來比喻曝光的機制,今次同樣以這比喻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這原理。在水龍頭的原理中,把光想成水,當我們開啟水龍頭(光圈)就讓水(光)流出,然後在特定的時間(快門速度)使用特定水壓(感光度)將水流出,這些要素自然會影響儲水的容量(曝光)
  • 選擇一:調整感光度
ISO 800 1/8s f/3.5
在昏暗的情況下進行拍攝,就像水源不足一樣,我們要獲得曝光正常的相片(相同的儲水量),相對日光之下需要更多時間,於是我們會先把感光度(水壓)調高,儘量在較快的快門速度(開啟水龍頭的時間)下收集更多的光,如果沒有三腳架固定相機,相片就很容易出現模糊。因應光的強度再把光圈(水龍頭的開關)開到相應的數值。

  • 選擇二:調整光圈
ISO 100 f/1.4 1/2500s(可惜焦中在它的帽子了orz)
這張相片模擬眼睛看近處的情況,後方的事物都會變得朦朧。於是便把光圈(水龍頭)全開,以一般日光下使用的感光度(一般水壓)拍攝,快門的速度(儲水的時間)要用上高達1/2500s,才能獲得曝光正常的相片。
  • 選擇三:調整快門
ISO 400 F/22 1/3s 梧桐寨
這張相片攝於日光之下,不 過由於我們要透過這張相片表達流水淙淙的感覺,收集光的時間更多。換言之,在長期開啟水龍頭(快門速度慢)的情況下,要儲存同樣容量(曝光正常)的水必需 收細水龍頭的開關(光圈),把水壓(感光度)降低,水才不會溢出器皿。所以我們把光圈收到鏡頭最細的f/22,感光度調到ISO 400,才能讓快門速度減慢至1/3s。

  • 曝光值的Over與Under
大家可於曝光刻度上看到-2EV、0EV、1EV這些就是曝光值(Exposure Value,EV)。曝光值用來定義感光元件所收集的光量,由感光度、光圈及快門這三個曝光鐵三角所構成。0EV被定義為曝光正常,於曝光刻度以正數表示(例如2EV)的便是曝光過度(Over Exposure,部分人會俗稱「Over」),於刻度負數(例如-2EV)的那邊叫作曝光不足(Under Exposure,部分人會俗稱「Under」)。

  • 進行曝光補償
因應不同的拍攝題材,我們有時會適當調整相機的曝光補償(Exposure Compensation)項目,意思即是基於相機得出「正常曝光」的標準下,額外調高或調底相片的整體亮度,每級(Step)稱為1個EV,而根據相機的不同配置,現時用家調整曝光補償的最少系數,已可收窄至1/2EV或1/3EV不等。一般來說,如拍攝畫面被大面積的白色或黑色主體覆蓋,相機最後的亮度會跟預期有明顯的偏差,例如:拍攝大面積白色的主體之相片會較暗;反之若是黑色主體的話,相片會較光,令拍攝出來的相片與真實的主體有所出入,這時就運用曝光補償的加減進行整了。
  • 包圍曝光
大家或會看過相機內提供 「包圍曝光範圍」設定,包圍曝光(Exposure Bracketing)是甚麼呢?包圍曝光是指拍攝正確曝光的相片後,再按照增加或減少曝光值去進行拍攝,不過當我們遇到突發事情或拍攝移動中物體,使用包圍曝光相當有難度。當我們設定相機的包圍曝光拍攝,相機可自動以多個不同的曝光值一次過拍攝多張相片,以涵蓋較寬的曝光範圍。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的相機都會提供由-2EV至+2EV連拍3張的包圍曝光相片,而少數機種提供更仔細的-4EV至+4EV連拍9張包圍曝光功能。


(原文刊於2010年5月28日 《DiGi 數碼雙周》#204 DC Freshm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